1775年11月,歌德來到魏瑪,次年進入魏瑪公國宮廷參政,開始了他近十年的官宦生涯,曾任樞密顧問官、軍事長官,主持過稅務署,等等。1786年9月,他開始為期數年的意大利之遊,這為他日後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1794年,歌德與席勒相遇,開辟了“以歌德和席勒的友誼為特征”的德國古典文學全盛時期。在十年時間裏,他們在創作上互相幫助,各自寫出了他們的名作。在席勒的促進下,歌德創作了他的畢生巨著《浮士德》。兩位文學巨人十年的相處與合作把德國古典文學推向了高峰,並使魏瑪這座小小的公園都城一躍成為當時德國與歐洲的文化中心。
歌德花了五十八年時間完成的詩劇《浮士德》,是其一生豐富思想的總結與藝術探索的結晶。當歌德於1831年最終完成此書時,他曾在日記中寫道:“主要的事業已經完成”,“我以後的生命我可以當做是純粹的賜予了。我是否做什麼或將做什麼現在已經完全無所謂了。”《浮士德》塑造了一個不斷探索人生真諦、不斷進取的形象,主人公浮士德博士年屆百歲、雙目失明時,仍然認為,人生應當“每天每日去開拓生活和自由,然後才能做自由和生活的享受”,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追求真理、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是德意誌民族優秀傳統的反映。
歌德一生的戀愛生活豐富而曲折,充滿浪漫主義色彩。1775年,他在法蘭克福與十六歲的莉莉·斯溫曼訂婚,使他度過一段“一生中最激動、最幸福的時光”,但終因家長反對,兩人未能結成連理。1806年10月,經過多次戀愛挫折之後,歌德與克裏斯蒂涅結婚,十年後妻子先他去世。歌德在晚年又經曆了一次傳奇式的愛情——七十四歲時愛上了十九歲的萊維佐夫。社會輿論的壓力,使他的最後一次愛情遭到失敗。歌德生活的最後二十年是相對平靜的,他竭盡全力從事創作和自然科學研究。這位文學偉人在完成他的巨著《浮士德》的第二部後,於1832年3月22日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