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政治學之父馬基雅維利(1 / 2)

今天,我們的世界仍然籠罩在一個五百多年前的佛羅倫薩人的陰影下。他是第一個,也是最為詳盡地把冷冰冰的政治思維介紹給我們這個世界的人。他的名字是尼科洛·馬基雅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他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家、曆史學家、劇作家。他又是近代西方政治學的奠基人,曆史哲學的開拓者之一。

馬基雅維利1469年出生於意大利半島的佛羅倫薩。他的家族曾長期是佛羅倫薩的望族,但在他出生時已經沒落了,家境貧寒。依靠家庭熏陶和指導,馬基雅維利獲得了良好的教育,少年時代就大量地閱讀了西塞羅、賀拉斯、李維等人的著作,通過自學精通了深奧的拉丁文,培養了一種獨立思考、崇尚自由的氣質。

受文藝複興的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他參加了佛羅倫薩的共和革命。1498年,他被任命為佛羅倫薩的第二國務秘書。此後多年的政治生涯,使他積累了豐富的政治和外交經驗,並且在時勢的起落中,為人類留下了一部政治學巨著——《君王論》。

馬基雅維利讚美共和政體,認為共和政體有助於促進社會發展、發展個人才能、培養公民美德。他是中世紀晚期意大利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主張結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狀態,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他認為,當時處於人性墮落、國家分裂、社會動亂狀況的意大利,實現國家統一、社會安寧的唯一出路隻能是建立強有力的君主專製製度,他深感需要一位強有力的君主來拯救意大利。於是,他極力稱頌當時的陰謀家瓦倫丁諾公爵切薩雷·博賈的欺騙、陰謀、暗殺和其他暴力手段,希望君主效法他,以各種手段達到正確的目的。他的這些主張,比較全麵地展現在《君王論》一書中。

馬基雅維利認為,人類愚不可及,總有填不滿的欲望、膨脹的野心;總是受利害關係的左右,趨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義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們偶爾行善隻是一種偽裝,是為了贏得名聲和利益。他認為,人都是“忘恩負義、心懷二誌、弄虛作假、偽裝好人、見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優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墮落,因為做惡事更有利於自己,講假話更能取悅別人。人民有屈從權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殘酷,而不是仁愛。人應當在野獸中選擇獅子和狐狸,像獅子那樣殘忍,像狐狸那樣狡詐。君主不妨對行惡習以為常,不要因為殘酷的行為受人指責而煩惱;慈悲心是危險的,人類的愛足以滅國。馬基雅維利有句名言:“隻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

馬基雅維利還指出,受人敬愛不如被人懼怕。一個君主被人懼怕比起被人愛來更為安全。但他有時又有必要讓人民相信自己是“集美德於一身的人”。也就是說,統治者在公開場合應表現出愛民如子和仁慈寬厚的樣子。懲罰人的事應讓其他人去幹,最後還可嫁禍於人,找替罪羊,以避免自己受到國民的譴責;獎賞別人的事應當親自出麵,以免讓屬下行私惠。給人恩惠要一點點地來,讓他有盼望;給人打擊要一下致其於死地,不讓他有報複的可能。君主平常應當不露聲色,對凡事裝作懵懂無知,避免讓屬下了解自己。但對屬下自己心中要了如指掌,隨時操縱他,並且動用殺罰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