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連長隻不過是考驗賴瑞的辦事能力而已,想不到他竟如期完成了任務。事後賴瑞回憶說,當時在有限的時間裏,想到的隻是如何竭盡全力去完成任務,根本就無暇為完不成任務而尋找借口。
座右銘
麵對困難時,不要找理由去逃避,要盡力克服,麵對失敗,更是應該這樣。
腳下的石頭越多就能夠摘到高處的果實
一個偏遠的林區小鎮學校要開運動會,這在文化活動極其貧乏的小鎮,無疑是件大事,因而前來觀看的人特別多。小小的操場四周很快圍出一道密不透風的環形人牆。
大家望著賽場上的運動員們,把加油的口號喊得分外激烈。這時,在人牆後有一個小男孩一趟趟地從不遠處搬來磚頭,正在耐心地壘著一個台子,一層又一層,足有半米高。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壘這個台子花了多長時間,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賽,但他登上那個自己壘起的台子時,衝賽場上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是那樣的清楚,好象自己就象運動員們一樣激昂。
他的臉上告訴所有的人:要想越過密密的人牆看到精彩的比賽,隻要在腳下多墊些磚頭。
座右銘
有理想的人是不辭辛苦的,默默地在自己腳下多墊些“磚頭”,就一定能夠摘到掛在高處的那些誘人的果實。
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
古時有一個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
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隻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麼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不原諒的人怎麼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
“為什麼?”
“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並未消逝,還壓在心裏,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高僧又離開了。
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
“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高僧:“大師,什麼是氣?”。
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
何苦要氣?氣便是別人吐出而你卻接到口裏的那種東西,你吞下便會反胃,你不看他時,他便會消散了。
座右銘
生氣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蠢行。
跳出你的習慣
習慣是一種思維定勢,習慣是養成的。我們不想改變,因為我們曾經成功過;我們不想改變因為我們曾經受益於這些寶貴的經驗。我們在習慣中自我陶醉,在習慣中慢慢老去……
但有一天,當掌聲越來越稀少、鮮花越來越暗淡,在行走的道路上出現了不可逾越的高牆,你才驀然發現,你曾經的驕傲早已蕩然無存。曾經的經驗變成了桎梏,昔日的模式正在蒙灰。檢討自己你會發現很多失誤源自你的習慣、你的固守。
我們曾經習慣個人英雄主義式的決策與決斷,習慣身先士卒事無巨細的工作作風……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習慣並沒有妨礙你企業的成長。但是當這些習慣不再與社會的發展產生共振,當這些習慣越來越成為你企業的阻礙,你必須跳出你的習慣,避免在一條道上走到天黑的困境和尷尬。
盡管改變我們的習慣有困難甚至痛苦,你也別再為改變自己習慣堆砌無數的理由和美妙的詞句。因為人類進步的隆隆腳步聲已迫近,習慣與創新的碰撞使你別無選擇。
跳出你的習慣,有時候你會發現眼前豁然開朗,如巨蟒蛻皮般呈現出一種鮮活的生命;跳出你的習慣,你會發現很多難解的結一下子鬆動,企業又開始了迎風破浪。
座右銘
創新是創新者的通行證,習慣是習慣者的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