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易經》上也看到了,用在與老板的關係上,老板要是‘陽’,員工就是‘陰’……”我曾經看過《易經》的書,對裏麵的陰陽學說印象十分深刻。
“可以這麼說。老板是陽,職工是陰。老板要想好就得讓員工好,員工心情好工作賣力老板必然好;職工心裏不痛快,嫌工資少,偷工減料,禍害你老板,老板也好不了。”
“同樣合作夥伴之間一個是陰,另一個就是陽。否則合作也會有問題。”我舉一反三地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
“是的。”
“那有沒有可能兩個都是‘陰’或都是‘陽’卻能把事情做好的呢?”
“沒有可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兩個都是‘陰’的,都鑽牛角尖,那肯定不行。你想你自己,我想我自己。你打你的算盤,我打我的算盤。這結果不是散夥,就是共同毀滅。”
“陰陽講的其實是萬事萬物的一個道理,是一種協調。”我說。
“陰陽講的是一種包容、協調和和諧,不是光考慮自己。對方完美我就完美了,我的存在是基於對方。如果沒有男人哪裏來的女人?沒有女人哪裏來的男人?沒有白天哪來的黑夜?沒有黑夜白天又有什麼意義?我們做人,叫對方好,我們必好無疑。”
“那如果換個思維講,‘陰陽’嘛,我是‘陽’,你是‘陰’,我完美了,你就完美了。而您剛才講的是你完美了我就完美了。如果換過來講,我完美了你就完美了,會怎麼樣呢?”我想起我們身邊大量的自以為成功的人士都是‘我’字當先的。而現實生活中,這種‘我’為先‘你’為後的思維真能創造自認為的完美嗎?
“那不一定,如果我光想著我完美,你怎麼完美?”趙寶祥斷然地說。
我笑了。其實大千世界已經驗證了這個亙古不變的事實,可是世間芸芸眾生還在孜孜不倦地要去佐證相反的事實。人類痛苦由此而生。
趙老師舉證說:“就想你白天好,我們什麼都看得見。但我光要白天不要黑夜了,行嗎?”
“所以說還是要先利他後利己,不可以先利己後利他。”我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