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有比較,孩子未必就會有進步(2 / 2)

經常被當做貶斥對象的孩子往往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們會覺得父母喜歡別的孩子比自己多。這樣的孩子內心往往會產生憤怒、嫉妒、敵視等負麵情緒。尤其是對自己的比較對象,他們非但不會把對方當榜樣,反而會在抵觸情緒的作用下,把對方當“敵人”,從而處處“樹敵”。試想,如果一個孩子把周圍的人都當成競爭對象,在班級內要戰勝其他同學,在鄰裏之間要贏其他孩子,走在哪裏都要打敗別人,他們就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我沒有朋友,隻有敵人。這種孩子會感到自己處處被孤立,走到哪兒都是四麵楚歌。時間長了,他們會很痛苦,也會變得不懂得與別人合作。

孩子情緒受困擾,其內心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自我規範的信心就會大大減弱。情況嚴重的,孩子甚至會自暴自棄,不愛學習的往往會越發討厭學習。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他們往往還會有很多怪異的行為舉動,而這些行為通常都是父母不喜歡的。這樣,孩子就容易陷入“負麵情緒——父母反感——負麵情緒”的惡性循環。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父母要辯證地看待孩子的能力。小學階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強,隻要加以培養,他們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發展機會。

雖說有比較才會有競爭,但是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進入良性競爭。我們要調動孩子的競爭意識,但前提是先讓孩子搞清楚競爭的對象。要使孩子明確,他的競爭目標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和他人競爭的實質是與自己競爭,就是一天比一天做得好,就是每天都要進步一點點。家長具備這樣的心境,才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一路凱歌。

孩子考不好有很多原因,並不是孩子不願意考好。要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想考得好成績。在學校裏,老師的說教、同學的高分已經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了。這時候,父母拿孩子和別人比,隻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不滿和痛苦,而對事情本身則毫無幫助。家長不如把拿孩子作比較的時間用在引導孩子,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上。

作為父母,請擺好心態,不要拿孩子進行比較和炫耀。孩子有優點要表揚,有缺點及時指出來。但一定要聽聽孩子的真實想法,要讓孩子對自己有個全麵的認識。請關心孩子所想,觀察孩子所長,為孩子的前進做出榜樣。讓孩子紮紮實實地努力,實實在在地進步。

寫給父母

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值得表揚,但父母不能把孩子的成績當做充當門麵的東西拿出來當眾誇耀;孩子暫時落後,我們也應看到他身上別的孩子不及的地方,千萬別在他情緒最低落的時候把他貶斥得一無是處。做父母的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把握好孩子的情緒波動,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