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孩子從來都沒有一個清晰的學習計劃,完全憑自己的心情和興致,興致好就多學一點兒,心情不好就把書本扔到一旁。這種情況導致孩子經常會考試前著急著慌,臨時抱佛腳。
王明月今年11歲,是個不太有耐心的小女生。每個學期,她都會為自己製定許多學習目標。但是有許多目標,中途就被她放棄了。就在上周,她剛製訂了一個學習計劃:3個月學會600個英語單詞。不過,這個目標剛實施不到兩天,她就開始打退堂鼓了:“功課太多,作業太重,學會600個英語單詞這個目標對我來說,太龐大了……既然不切合實際,那就隻好放棄了……”
媽媽見狀,幫她分析並鼓勵道:“這個目標看起來是很艱巨,不過你可以試著分解這個目標啊。3個月學會600個,其實每個月隻要學會200個。每個月有四周,也就是說每周隻需學會50個。每周的周一到周五用來學習的話,每天隻需學10個單詞就可以了。一天10個單詞,隻需要不到半個小時。隻要你能堅持下去,一定可以做到的。”
“是啊,這樣那600個單詞就不會像大山那樣壓迫我了。每天10個單詞好對付!”媽媽的話一下子讓王明月覺得非常輕鬆。
就這樣,在媽媽的鼓勵下,王明月終於堅持了下來,順利完成了3個月學習600個英語單詞的計劃。
從王明月身上可以看出,很多時候孩子做事半途而廢,並不是他不夠積極上進,而是缺乏科學的方法和必要的指導。這就需要父母幫孩子分析問題,分解目標,並對孩子進行及時的鼓勵,為孩子加油,讓他堅持到底。
製定嚴格的學習計劃,養成守時、有序、高效的好習慣,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從人生成功的角度講,統籌規劃的意識和能力是一個要做大事的人取得成功所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而這種素質隻能在從小就習慣製定具體的學習計劃並嚴格執行的實踐中才能培養形成。
那麼,父母怎樣協助孩子製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呢?製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要注意什麼呢?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1.製訂的計劃可行性要高
對孩子的學習計劃,家長要求不宜過高。因為要求過高,不僅難以執行,而且容易使孩子心裏沒數,甚至產生自卑感。有的孩子雖然訂了學習計劃,但沒有執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一是計劃訂得過於理想,可行性不高;二是孩子本人缺乏毅力,不能堅持執行;三是周圍環境不允許,阻礙了計劃的執行。隻要計劃合理,相信在孩子本人的努力和父母的協助下最終都能加以解決。父母在協助孩子製訂計劃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量力而為,不能製訂超出能力範圍的計劃,以免產生挫折感。
2.製訂學習計劃要兼顧生活平衡
協助孩子製訂學習計劃,既要考慮孩子的學習,還要兼顧孩子生活的其他方麵。學習隻是孩子一天生活中的一個方麵,其他活動對學習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協助孩子製訂學習計劃時,必須全麵考慮。我們既要保證學習在孩子一天的生活中占首位,又要使學習同其他活動協調起來。換句話說,在孩子每天的作息時間表裏,既要有上課、寫作業的時間,也要有吃飯、睡眠、休息、娛樂的時間,還要留出孩子與同學、朋友、家人相處的時間。總之,規律而充實的生活是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的基本條件,孩子每天的活動都應多樣化,而且各種活動都應該適時且協調地進行。
3.計劃要有一定的靈活性
製定了計劃就應堅持執行,但計劃也不應絕對不變,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和孩子在執行計劃時的體會,允許計劃有某些變動。例如,某天孩子生病了,身體非常不舒服,那就應該及時改變計劃,讓孩子早早休息。如果單純為了執行計劃,硬要孩子堅持,不僅執行計劃的效果不理想,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話又說回來,強調計劃要有靈活性,但也必須以基本不變為原則,這樣才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倘若把什麼情況都看成是例外,隨便變更計劃,那麼就沒有製定計劃的必要了。所以,在製訂計劃之初就要考慮留有餘地,而計劃一旦訂好,就盡可能去執行。堅持這一原則十分重要。
值得提醒的是,我們協助孩子製定學習計劃,要結合孩子個人的能力和特點,不要從家長個人的喜惡出發,更不要照抄其他孩子的計劃。此外,作為父母不要忘記,一天或一個星期,要檢查一下孩子是否按照計劃表執行,或者提醒孩子自行檢查。發現計劃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時調整。
寫給父母
協助孩子安排好學習計劃後,父母要扮演從旁協助的指導者,而非完成計劃的主導者,一切以孩子的自身能力和步調來決定計劃的進度。父母要做的隻是把所處周圍的環境布置成適合推動孩子學習計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