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多一點讚賞,少一點數落(1 / 1)

孩子需要讚賞,就像幼苗需要陽光和氧氣一樣。特別是當孩子麵對不順心的事情時,父母的鼓勵和安慰更能給孩子勇氣和自信。所以家長要多給孩子鼓勵,多給孩子支持,不要輕易數落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要積極調動他們的自信心,引導他們鼓起勇氣去麵對困難,想辦法去解決困難。

菊子是個運動神經不怎麼發達的孩子。一天,學校要進行百米競賽,菊子輸得很慘,在同學們的譏笑聲中,菊子哭著跑回家!

媽媽看著菊子紅紅的眼睛,關切地問道:“菊子,怎麼了?”

“媽媽,我今天又跑倒數第一了!”菊子紅著鼻子說道。

“我女兒這麼健美的體型怎麼會跑倒數第一呢?”媽媽眼中滿是對女兒的讚賞。她停頓了一下,神秘地問道:“你想跑快嗎?”

“當然想了!”菊子大聲叫道。

“那我們以後每天早上起來跑步,你說好嗎?”媽媽建議道。

菊子為了不再讓同學們笑話,於是堅定地點頭說:“好!”

第二天,母女倆一大早就出去跑步。剛開始的時候,菊子還是放不開,因為她一直覺得自己的腿不夠修長。

媽媽發現了菊子的拘束之後,邊跑邊說:“你的腿那麼修長,其實隻要試著把步子邁開一點,速度就能加快很多!”

“真的嗎,媽媽,我的腿很長嗎?我一直都以為自己跑不快是因為我的腿不夠長呢!”菊子說完,撅了撅嘴。

“當然了!我們菊子的小腿長長的,最適合跑步呢!”媽媽笑著鼓勵道。

菊子聽了嗎媽媽的話,邁起步子來也覺得輕快多了。

雖然累得滿身是汗水,媽媽還是笑著鼓勵道:“菊子,就這樣,快速地奔跑,把跑步當成一種享受!就像是要飛起來一樣,隻要慢慢堅持著,你一定能跑出好成績!”

聽著媽媽的鼓勵,菊子心中的顧慮越來越淡。

就這樣,菊子一直堅持著。學校再次舉行百米競賽時,菊子在同學們的驚訝聲中,成為第一個越過終點線的人。

平時嘰嘰喳喳、活蹦亂跳的孩子,一旦有了煩惱,便會表現出苦悶和失落。這時候,孩子最需要的便是賞識和鼓勵,尤其是來自父母的賞識和鼓勵。作為家長,不要偏執地認為,挫折和苦惱正好是給孩子潑了一杯涼水,能讓孩子冷靜和反思。相反,我們應該關注孩子的情緒,多與孩子溝通,並適時地給孩子一點兒鼓勵和賞識。

對孩子要多鼓勵,多支持,同時我們還要對孩子少責備,少數落。有的家長一看見孩子不及格的試卷就大聲數落:“你真是個沒有救的孩子,你的腦袋是石頭做的嗎?這麼簡單的都不會做,我的臉麵都要被你丟盡了……”諸如此類的話很多很多。

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在這樣的數落之後,孩子容易自暴自棄,不但不改正自己的毛病,不去思索怎麼改進自己的學習,還會變得沉默寡言,變得不再與父母交流思想。這樣與父母的隔閡就會日益加深,直到沒有回轉的餘地。父母麵對孩子的表現也會越來越失望,並且表現出更多的無奈和不滿。

有位教育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在父母的責備與數落中成長的孩子,會認為反正做什麼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可,久而久之,就失去激情和願望,變得消極而怪僻。相反,一個在父母讚賞之下成長的孩子,就積極得多,也開朗得多。

比如,在孩子成績不及格的時候,父母不應隻批評孩子,而應幫孩子找出原因,幫孩子多多分析。你可以說:“孩子,媽媽覺得以你的聰明和平時的努力,至少能考80分。為什麼會不及格呢?能告訴媽媽原因嗎?媽媽或許可以幫你。”隻有真正為孩子著想了,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的愛心與鼓勵,這樣,孩子才會試著提高自己的能力。

因此,父母要經常地給予孩子幫助與支持,有了進步就嘉獎,遇到挫折了則要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進取心,造就良好的學習心態與生活習慣。

寫給父母

孩子是生動活潑的,成人的評價方式往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家長要不斷地鼓勵、肯定孩子,給孩子自信,使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幹得好,幹得漂亮。透過家長的眼神,透過家長的話語和動作,孩子就會信心百倍。也許這些“相信”孩子的信息連家長自己都意識不到,但是這些信息對孩子來說,卻是非常的強烈和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