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一十六(2 / 3)

先是張士誠遣其司徒李伯升以眾十餘萬攻長興,水陸並進,城中兵少,不能禦。公在江州,即命華高、費聚等率三路兵往援,而諸軍戰皆不利,遂潰。耿柄文嬰城固守,左副元帥劉成出戰死。於是敵複圍城,結九寨,為樓車下瞰城中,取土石填壕隍,放火燒水關,城中晝夜應敵,凡月餘,內外不相聞。公以圍久不解,故複命遇春往救。

己未,吳遣平章吳弘等攻撫州,陳友諒右丞鄧克明據城拒守,僉院鄧愈自臨川間道夜襲之,黎明至。兵由東、西、北三門入,克明單騎出南門走,自度不能免,乃詣愈降。愈留克明於軍中,令其弟誌明還新淦,收其故部曲。克明因請往江州見吳國公,愈以兵送之,至中途,克明逃歸新淦。

戊辰,黃河自平陸三門磧下至孟津五百餘裏皆清,凡七日。命秘書少監程徐祀之。

甲戌,吳常遇春兵至長興,李伯升棄營遁。遇春追擊,俘斬五千餘人。

是月,察罕特穆爾、李思齊遣兵圍鹿台,攻張良弼,詔和解之,俾各還汛地,兵乃解。

十二月,己亥,陳友諒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平章祝宗,遣宣使鄭仁傑詣江州納降於吳。仁傑言廷瑞之意,以將校久居部曲,人情相安,既降之後,願不以改屬它人,吳國公有難色,劉基蹴所坐胡床,公悟,乃許諾,以書報曰:“鄭仁傑至,言足下有效順之誠,此足下明達也;又恐分散所部屬它將,此足下過慮也。吾起兵十年,奇士、英才,得之四方多矣,有能審天時,料事機,不待交兵,挺然委身來者,嚐推赤心以待,隨其才任使之,兵少則益之以兵,位卑則降之以爵,財乏則厚之以賞,安肯散其部伍,使人自疑,負來歸之心哉!且以陳氏諸將觀之,如趙普勝驍勇善戰,以疑見戮,猜忌若此,竟何所成!近建康龍灣之役,予所獲長張、梁鉉諸人,用之如故,視吾諸將,恩均義一。長張破安慶水寨,梁鉉等攻江北,並膺厚賞。此數人者,自視無複生理,尚待之如此,況如足下以完城來歸者耶!得失之機,間不容發,足下當早為計。”

是歲,京師大饑,屯田成,收糧四十萬石。賜司農丞胡秉彝上尊、金幣以旌其功。

順帝至正二十二年(壬寅,一三六二年)

春,正月,辛亥,胡廷瑞得吳國公書,意遂決,遣其甥同僉康泰至江州降。

甲寅,詔李思齊討四川,張良弼平襄漢。時兩軍不和,故有是命。

吳國公以胡廷瑞等降,遂發九江,如龍興。己未,師次樵舍,廷瑞與祝宗遣人齎陳氏所授丞相印及軍民糧儲之數來獻。辛酉,公至龍興,廷瑞、宗率行省僚屬迎謁於新城門,公慰勞之,俾各仍舊職。壬戌,公入城,軍令肅然,民皆安堵。謁孔子廟,過鐵柱觀,複出城開宴於滕王閣。明日,命存恤鰥寡孤獨,放陳友諒所畜鹿於西山。

戊辰,築台於城北龍沙之上,召城中父老民人悉集台下,諭之曰:“自古攻城略地,鋒鏑之下,民罹其殃。今爾民得骨肉安全,生理無所苦者,皆丞相胡廷瑞灼見天道,先機來歸,為爾民之福也。陳氏據此,軍旅百需之供,爾民甚苦之。今吾悉去其弊,軍需供億,俱不以相累。勻等各事本業,毋遊惰,毋作非為以陷刑辟,毋交結權貴以擾害良民,各保父母妻子,為吾良民。”於是民皆感悅。

建昌王溥,饒州吳弘,各率眾來見,袁州歐普祥遣其子文廣來見,公厚賜遣之。鄧克明既逃歸新淦,複收集舊部曲,仍肆劫掠;至是欲複降,恐見誅,乃詐為商賈,乘小舟至龍興城下,潛使人覘可否為去就。事覺,被執,並獲克明,公責其反覆,囚送建康。

丁卯,詔以太尉鄂勒哲特穆爾為陝西行省左丞相。仍命察罕特穆爾屯種於陝西。申諭李思齊、張良弼等各以兵自效。

以額森特穆爾為中書右丞。

辛未,寧州土官陳龍,遣其弟良平率分寧、奉新、通城、靖安、德安、武寧六縣民兵降於吳;癸酉,守吉安土軍元帥孫本立、曾萬中與其弟粹中,詣龍興納款。吳國公以本立為江西行省參政,萬中都元帥,粹中行軍指揮,俾還守吉安。

乙亥,陳友諒平章彭時中,以龍泉降於吳,命仍其舊職。

二月,丁醜朔,盜殺陝西行省右丞塔布岱。

癸未,吳金華苗軍元帥蔣英、劉震、李福叛,殺守臣參政胡大海及郎中王愷、總管高子玉。

初,大海下嚴州,震等自桐廬來降,大海喜其驍勇,留置麾下,待之不疑。至是震等謀亂,以大海遇己厚,未忍發,福曰:“舉大事寧顧私恩乎!”眾從之,以書通衢、處苗帥李佑之等,約以二月七日同舉兵。是日,蔣英等入分省署,陽請大海觀弩於八詠樓下。大海出,將上馬,英令其黨鍾矮子跪馬前,陽訴曰:“蔣英等欲殺我。”大海未及答,反顧英,英抽出鐵錘,若擊矮子狀,因中大海腦,仆地,英即斷其首,複殺大海子關住。執王愷,愷正色曰:“吾職居郎署,同守此土,義當死,寧從賊耶!”劉震欲全之,賊黨吳得真與愷有隙,曰:“無自遺患。”遂殺愷及其子寅,掾史章誠亦死之。

典吏李斌,懷省印縋城走嚴州,告變於硃文忠,文忠遣元帥何世明、掾史郭彥仁等率兵討之。至蘭溪,英等懼,乃驅掠城中子女西走,降於張士誠。大海養子德濟聞難,引兵奔赴,吳國公即命左司郎中楊元杲至金華,總理軍儲事,文忠亦率將士至,鎮撫其民。

大海長身鐵麵,智力過人,嚐自誦曰:“我本武人,不讀書;然吾行軍知有三事,不殺人,不掠人婦女,不焚人廬舍而已。”

乙酉,彗見於危,光芒長丈餘,色青白。

丁亥,吳處州苗軍元師李佑之、賀仁得等,聞蔣英等已殺胡大海,亦作亂,殺院判耿再成、都事孫炎、知府王道同及硃文剛等,據其城。硃文忠聞亂,遣元帥王祐等率兵屯縉雲以圖之。

再成累著勞績,自偏裨擢居帥職。至是佑之等叛,再成方與客飯,聞變即上馬,收兵不及,迎賊罵曰:“賊奴,國家何負於汝,乃敢反耶!”賊爭刺再成,再成揮劍連斷數槊,兵及其頸,墮馬,大罵不絕口死。炎初被執,幽空室中,賊環守脅之降,炎不屈。仁得以炙雁鬥酒饋炎,炎不受,大罵曰:“今日乃為鼠所困!我死,為主;爾反覆賊,死,狗且不食!”守卒怒,拔刀叱炎解衣,炎曰:“此紫綺,乃主上賜我者,吾當服以死。”賊遂害之。

辛卯,吳國公既定洪都,乃經度城守,以舊城西南臨水,不利守禦,命移入三十步,東南空曠,複展二裏餘。以鄧愈為江西行省參政,留守洪都,萬思誠為行省都事以佐之。胡廷瑞、張民瞻、廖永堅、傅瓛、潘友慶等從公還建康。

丁酉,彗犯離宮西星,至三月終,光芒長二丈餘。

壬寅,吳國公聞處州之亂,命平章邵榮率兵討之。

是月,知樞密院事圖沁特穆爾奉詔諭李思齊討四川。時思齊退保鳳翔,使至,思齊進兵益門鎮;使還,思齊複歸鳳翔。

三月,己酉,明玉珍僭稱帝於蜀,國號大夏,建元天統,立妻彭氏為皇後,子升為太子。仿周製設六卿,又置翰林院承旨、學士、國子監祭酒等官。以戴壽為塚宰,萬勝為司馬,張文炳為司空,向大享、莫仁壽為司寇,吳友仁、鄒興為司徒,劉楨為宗伯,牟圖南為翰林院承旨。分蜀地為八道,賦稅十取其一。開廷試以策士,置雅樂以供郊祀之用。皆劉楨所為也。

初,張士誠聞蔣英之亂,遣其弟士信率兵萬餘圍諸全州。吳守將謝再興晝夜鏖戰,未決,乃遣將設伏城外,自引兵出戰,戰既合,伏起,大敗之,擒其將士千餘人。士信憤,益樂功城,再興慮不能支,告急於浙江行省右丞硃文忠。

時金華叛寇初定,而嚴州逼近敵境,處州又為叛苗所據,文忠自度兵少,不能應援。聞邵榮將至,乃與都事史炳謀曰:“兵法先聲而後實,今諸全被圍日久,寇勢益盛,而我軍少,非謀不足以製之。今邵平章來討處州,宜借以張聲勢,亦製寇一奇也。”炳曰:“善!”乃揚言右丞徐達與榮領大軍至嚴州,克日進擊,使諜者揭榜於義烏之古樸嶺。士信兵見之,果驚,謀夜遁。同僉胡德濟覘知之,密與再興謀,癸醜,發壯士夜半開門出擊,鼓噪從之,寇兵亂走,自相蹂踐及溺死者甚眾。

士信驕侈,不能拊循將士,常載婦人、樂器自隨,日以樗蒲、蹴鞠、酣飲為事,部將往往效之,故至於敗。

甲寅,明玉珍陷雲南省治,屯金馬山;陝西行省參政車力特穆爾等擊敗之,擒其弟明二。

癸亥,吳祝宗、康泰叛,攻陷洪都府。

初,洪都之降,非二人意,既降,複謀叛,時出語咎胡廷瑞,廷瑞反複開諭之,故未即發。及吳國公還建康,廷瑞恐二人為變,不利於己,乃微言於吳國公,公即發使詣洪都,令二人將所部兵往湖廣,從徐達聽征調。二人舟次女兒港,遂以其眾叛,適遇商人布船,因掠其布為旗號,進劫洪都,是日暮,至城下,發鼓舉火,攻破新城門。時鄧愈居故廉訪司,聞變,倉卒以數十騎出走,數與賊遇,且戰且走,從者多遇害。愈窘甚,從撫州門出,走還建康。於是都事萬思誠、知府葉琛皆死於難,公聞琛死,痛悼之。辛未,愈至建康,公遣使詣漢陽,命右丞徐達等還軍討之。

是月,命博囉特穆爾為中書平章政事,位第二,加太尉;張良弼受節製於博囉特穆爾。李思齊遣兵攻良弼,至於武功,良弼伏兵大破之。

夏,四月,己醜,禁諸王、駙馬、禦史台各官占匿人民,不應差役,以欲修上都宮闕故也。帝嚐以上都宮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閣,因危素諫而止,至是複大興工役。

吳平章邵榮及元帥王佑、胡深等兵攻處州,燒其東北門,軍士乘城以入。李佑之自殺,賀仁得走縉雲,耕者縛之,檻送建康,伏誅。處州複平,以王佑守之,榮乃還。

甲午,吳右丞徐達複取洪都府。

時達等師抵城下,祝宗、康泰分兵拒守,達攻破之。宗走新淦,依鄧克明,後為誌明所殺,函其首以獻於吳。泰走廣信,為追兵所獲,送建康。泰,胡廷瑞之甥也。吳國公以廷瑞故,特宥之。

乙未,賊新橋張陷安州,博囉特穆爾請援於朝。

是月,紹興路大疫。

五月,乙已朔,泉州岱布丹據福州路,福建行省平章雅克布哈擊敗之,餘眾航海,還據泉州。參政陳友定複汀州路。

己未,中書參知政事陳祖仁,請罷修上都宮闕,疏曰:“自古人君,不幸遇艱虞多難之時,孰不欲奮發有為,成不世之功,以光複祖宗之業!苟或上不奉於天道,下不順於人心,緩急失宜,舉措未當,雖以之持盈守成,猶或致亂,而況欲撥亂世反之正乎!

“夫上都宮闕,創自先帝,修於累朝,自經兵火,焚毀殆盡,所不忍言,此陛下所為日夜痛心,亟圖興複者也。然今四海未靖,瘡痍未瘳,倉庫告虛,財用將竭,乃欲驅疲民以供大役,廢其耕耨而荒其田畝,何異扼其吭而奪之食以速其斃乎!

“陛下追惟祖宗宮闕,念茲在茲,然不思今日所當興複,乃有大於此者。假令上都宮闕未複,固無妨於陛下之寢處。使因是而違天道,失人心,或致大業之隳廢,則夫天下者亦祖宗之天下,生民者亦祖宗之生民,陛下亦安忍而輕棄之乎!

“願陛下以生養民力為本,以恢複天下為務,信賞必罰,以驅策英雄;親正人,遠邪佞,以圖謀治道。夫如是,則承平之觀,不日可複,詎止上都宮闕而已乎!”

丙午,吳命大都督硃文正,統元帥趙德勝等同參政鄧愈鎮洪都;又以阮弘道為郎中,李勝為員外郎,汪廣洋為都事,往佐之,程國儒知洪都府事。文正至,增浚城池,嚴為守備。

辛未,明玉珍遣偽將楊尚書守重慶,分兵寇龍州、清川,犯興元、鞏昌等路。

是月,張士誠海運糧十三萬石至京師。

六月,戊寅,中書平章政事察罕特穆爾遣使報書於吳,言已奏朝廷,授以行省平章事,吳國公不答,因謂左右曰:“察罕書辭婉媚,是欲啖我,我豈可以甘言誘哉!況徒以書來而不反我使者,其情偽可見也。今張士誠據浙西,陳友諒據江漢,方國珍、陳友定又梗於東南,天下紛紛,未有定日,予方有事之秋,未暇與校也。”

寧海布衣葉兌,以經濟自負,獻書吳國公,列一綱三目,言天下大計。

其略曰:“愚聞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規模,韓信初見高祖,畫楚、漢成敗,孫明臥草廬,與先主論天下三分形勢者是也。今之規模,宜北絕李、察罕,南並張九四,撫溫、台,取閩、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廣,進則越兩淮以規中原,退則畫長江而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