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的謎團
徐福東渡日本的海上探險活動,給世人留下了一個個不解的謎團。後人隻能從相關的史料記載中了解一二。五代後周時期濟州開元寺的義楚和尚著有《義楚六貼》,該書說:“日本國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於此國,今人物一如長安。……又東北千餘裏,有山名富士,徐福至此,亦名蓬萊,至今子孫皆曰秦氏。”這一消息來源於義楚和尚的日本朋友弘順和尚,可見“徐福東渡日本說”早在日本本土流傳。
到了宋代,歐陽修在《日本刀歌》中寫道:“傳聞其國居大島,土壤沃饒風俗好。其先徐福祚秦民,采藥淹留多童老。百工五種與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此後,中國、日本、韓國許多著作,紛紛載入徐福到達日本的故事。日本徐福會理事長飯野孝宥先生還根據徐福在日本的第七代嫡孫秦福壽遺書,在《彌生的日輪》一書中,列舉了徐福帶領的528個童男女和百工的名字。
許多學者還從中國與日本的民俗風情、語言、文字、航海技術、醫藥、宗教、族譜、文化交流以及日本出土的秦代大量文物、徐福遺跡等,論證了徐福到達日本的真實性。學者們認定,日本從結繩記事的石器時代,突然飛躍到能播種稻穀、能養蠶、能織布、能冶煉鋼鐵的彌生時代,是徐福帶去了先進文明的結果。
徐福熱
徐福東渡不僅是中國航海史上的壯舉,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徐福在公元前3世紀東渡時所使用的航船的噸位、航海的技術水平、船隊的規模之大等諸多方麵都處於當時世界的最前列。而西方的哥倫布、麥哲倫等人要比徐福晚了1000多年。
徐福東渡的成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裏程碑,是有文獻記載的中國文化的第一次跨海傳播。徐福將先進的中國文化帶到了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極大地促進了日本和韓國的社會發展。直到今天,日本和韓國還有不少姓氏家族,自稱是“渡來人”或“秦人”的子孫,有的被認為是徐福所率領的童男童女的後代。
現在,“徐福熱”正在世界興起,徐福開發了日本的觀點,已為越來越多的研究學者所認同。徐福東渡這一航海壯舉也成為一段佳話被世人廣為傳頌。
長生仙草
後世關於長生的仙草有許多說法,皆已無從考證,一說是靈芝,能愈萬症,其功能應驗,靈通神效,又被稱為“不死藥”。
另一個有趣的傳說是日本祝島的“不死之藥”,該藥在日本古籍中名叫“千歲”,大小如核桃,汁濃、味甘,據說食後可保千年不死,聞一聞也可以增壽三年。經過當代學者探訪、采集和鑒定,認為是一種野生獼猴桃。
還有一個是八丈島鹹草的傳說。在八丈島上有一種傘形科多年生的草,名曰鹹草。葉子有光澤,莖和葉可以食用。鹹草生命力很強,葉子摘掉後馬上會生出新葉,因而又名曰“明日葉”。鹹草味美且營養豐富,據八丈島人說,“徐福來尋找的其實就是鹹草”。
海上絲綢之路
漢武帝極力開辟海上交通,致力於海上各國往來。在漢武帝的努力下,漢朝終於先後開辟三條重要的海上航線。
1. 北起遼寧丹東,南至廣西白侖河口南北沿海航線。
2. 從山東沿岸經黃海通向朝鮮、日本。
3. 海上絲綢之路:徐聞、合浦航線。
漢武帝時曾於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兩次派張騫(?—公元前114年)出使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貿易通道——陸上“絲綢之路”。
我國自古以絲綢聞名於世,古希臘人把絲叫做ser,就是從“絲”字讀音而來的,“Seres”(製絲的人)以後被引伸為產絲的地方——中國。古希臘人曾把中國稱為賽裏斯。絲綢之路開辟後,中國絲綢遠銷至大秦(即羅馬帝國),但要經過亞洲西部古國安縣(領有今伊朗高原和西河流域)商人轉銷。羅馬人希望找到海上通道至中國。漢武帝時,大秦國曾入貢。”
據古代羅馬學識淵博的科學家普林尼(23—79)所著《自然史》說,羅馬愷撒時代今斯裏蘭卡島的拉切斯等四人從海道出使羅馬,據拉切斯對羅馬人說,他父親曾親自到過中國。還說中國和羅馬都與斯裏蘭卡有直接往來。普林尼還介紹說羅馬貴族“投江海不測之深,以撈珍珠”。羅馬貴族把珠寶除留給自己享用外,還以它們“遠赴賽裏斯(中國)以換取衣料(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