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山海經》裏的羊頭山(2 / 3)

精衛所填之海

更使人驚訝萬分的,是在整個羊頭山之羊鼻子的位置有一座六名寺,寺中泉水彙入蓮花池。其上遊,正殿西邊西耳殿前一口泉井,即當地百姓求雨取水之處,泉源石刻,上書“東海源頭”四字。後石刻斷裂,前兩字斷為數小塊,收拾到東耳殿院內,廟宇修繕時作為廢棄物傾倒填埋於左近,幸而筆者1994年留下珍貴絕版錄像鏡頭。

此“東海源頭”之珍貴石刻,準確定位了六名寺泉水所至,為羊頭山東麵的小東倉河,河水流至故關村北一片湖澤。朱載堉在《羊頭山新記》中明確記載:“寺東五、六裏有水焉,俗呼為長河。《高平誌》雲;長河在縣東北,南流入丹水。河渠渺遠,環帶縈紆。夏秋之交,眾溪合流,水勢若江海,渡者艱危,至冬始涸。愚按《水經注》雲:長平水出長平縣西北小山,今此水在縣東北,非古所謂長平水也。”

此“長河”雖然沒有記入《水經注》,卻被朱載堉詳細記錄。因其由羊頭山一脈多處彙流而下,而羊頭山植被在上古時代隻會更加繁茂,水勢比之明代“眾溪合流,水勢若江海,渡者艱危”隻會更加洶湧澎湃。

現在早已不是洪荒時代,幾乎可以稱作“幹旱時代”,但此季節性河流及這片水澤依舊存在。而上古時,這片水澤的麵積顯然應該十分可觀,因為順著東北方向彙入水澤的一股河流尋找,就有一個大橋的地名。那是換馬嶺北麵的永惠橋,唐代修建時名“大橋”,說明那裏當時的河水流量已經很大。那麼彙流而至的“東海”水量和麵積一定極為可觀。

為了保持這片湖澤的水量,當代對水流進行了控製,形成現在的故關水庫。根據1992年版《高平縣誌》所附地圖,故關水庫恰在發鳩山至羊頭山的延長線上,連1度的偏差都沒有。羊頭山向東距離故關水庫僅8裏,向西距離發鳩山為30裏。

古人稱“海”並非如今日之太平洋、大西洋等,大的水澤即為海。如蘇武牧羊的北海,即今日的貝加爾湖。今日北京的北海、中南海、什刹海,太原的海子邊、西海子等,今日都隻能算作小湖泊。那麼至今還是一大片水澤的故關水庫,上古洪荒時代一定被稱作“海”,是毫無疑義的。特別是有故關水庫之水的源頭之一、六名寺鐫刻“東海源頭”四字的石刻為證。可見此說與為石刻刻字的古代學者所見略同。

炎帝神農氏應該主要居住於羊頭山神農城或炎帝行宮,行宮地址恰在故關村,當地世代相傳“女娃隨母親去海邊洗衣,不幸被水淹而亡”。炎帝少女在故關村邊的水澤岸邊活動失事,與炎帝神農氏家族成員起居行止範圍完全相符,符合真實的生活邏輯,可信度極高。

今日站在羊頭山上向東望去,是上古時代炎帝之女女娃溺死之“東海”;西望則是女娃為填東海、銜木石之“西山”。至此,《山海經》記載精衛填海的上古故事發生地,基本辨證清楚。又是一件令吾輩此生快意之事。

如果認為《山海經》記載的“東海”為山東省以東之大海,則羊頭山泉水必須首先彙入黃河。這是因為幾千年前,黃河故道繞過太行山南端之後折向北,直至保定、徐水一帶再折向東入渤海。而《山海經》記載精衛填海一段結尾處,為“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六名寺泉水在漳水與黃河之間,無論怎樣流淌,也是不入漳河即入黃河,再無其他出路,絕不可能立體地越過黃河故道或漳河單獨流入大海。因此女娃所填“東海”,無論如何不可能是山東省以東之渤海或黃海。

那麼,女娃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之“東海”,是不是洪荒時代古上黨盆地之“海”呢?

上古時的冀州,是大禹定名的全國九州之中州,主要指今山西南部。《禹貢》記載“夏禹治水從冀州始”,“即修太原,至於嶽陽”。《周禮·職方》“冀州,其山鎮曰霍山安澤居霍太山之陽,史稱嶽陽縣。”《尚書·堯典》卻有“肇,十有二州”之說。張覺為《荀子》作注:“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荊州、揚州、豫州、梁州、雍州。舜又從冀州分出幽州、並州,從青州分出營州,共十二州。”

《漢書·地理誌》記載:“河內曰冀州,其山曰霍,藪為揚紆,川曰漳,浸曰汾、潞,其利鬆柏,民五男三女,畜宜牛羊,穀宜黍稷。”

洪荒時期,山西上黨盆地凡是低窪的地方都是大水,羊頭山必然地被選擇為人類聚居之地。《羊頭山新記》記載,“潞為冀州巨浸,豈小水耶”。“浸”字即為大的水澤。如《周禮》“揚州……其浸五湖”。顧炎武《答人書》曰“丁酉之秋,啟塗淮北,正值陰雨,沂沭下流,並為巨浸”,即此意。

根據朱載堉《羊頭山新記》記載,“愚按《山海經》雲,發鳩之山,漳水出焉。《周禮》曰:冀州其川,漳其浸潞。《說文解字》曰:潞,冀州浸也”。《山海經》記載的大意是,發鳩山是漳河水發源地。《周禮》有記載,冀州的上黨地區之所以到處是河流水道,是漳河水浸淹的結果,便定名為潞州。“潞為冀州巨浸,豈小水耶……潞水逕羊頭山西北去山五十裏”,這是作者糾正明代《山西通誌》上所說的潞水“在潞城縣東十五裏微子城發源”的錯誤說法,指出:文中的山即指發鳩山。由於古上黨盆地低窪處被水浸淹,古時整個山西一度更名為潞州。明、清兩朝將上黨盆地劃分為澤州府和潞州府兩大行政建製,其原因與此地的地理和文化傳統有關。上黨盆地原為大片水澤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