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是風的一麵旗幟23(3 / 3)

這些奇怪的雕為什麼不給自己造一個安樂窩呢?幹嘛非要花那麼大力氣托運這些帶刺的鐵樹枝?不怕傷著自己的幼鳥嗎?這些奇異的舉動引起了諸多動物學家注意。他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觀察研究這些雕。經過動物學家的仔細觀察,終於發現了雕的良苦用心。

原來,雕之所以在築巢之後,在窩內鋪上厚厚的細草和羽毛,並不是怕傷到幼鳥,而是怕傷到自己的卵。但是,一旦卵被孵化以後,雕就開始大手大腳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老雕逐漸把自己巢穴內的細草和羽毛扒到巢穴外。另外,這些小家夥也逐漸開始了窩內鬥爭。鬥爭的原因是爭搶母親從遠處銜來的食物。隨著幼雕的不斷長大,它們的食量逐漸增大,老雕逐漸滿足不了它們的需求。這時候,老雕們就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那就是每天把大量的細草和羽毛扒到巢穴以外,這樣一來,許多幼雕都被細草下麵的鐵樹枝紮得頭破血流,等到它們實在受不了這樣的刺痛,它們就紛紛爬到了巢沿上。

這時候的幼雕們哪裏懂得飛翔的本領呀!但是,被利刺包圍的生活實在難過。這時候,孤注一擲的幼雕們開始了自己的冒險行動,它們一個個從自己的巢穴裏跳了出來!可別忘了,它們的巢穴是建在摩天的懸崖上呀!

命懸一線,幼雕們向石子一樣從自己的巢穴裏墜落下來。在一旁觀察了許久的動物學家們都為這些小家夥捏了一把汗。但是,隨著它們的逐漸下墜,奇跡發生了——它們在逐漸墜落的過程當中一躍而起,它們飛了起來,一聲聲淒厲的雕鳴刺破了空穀、直上雲霄!

這就是雕的智慧!它們訓練幼雕的驚心動魄的過程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成熟必須經曆巨大的磨難來練就,通天之梯就倒放在通往地獄的路上!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迎接並感謝磨難,因為有了它,我們才得以像幼雕一樣,在艱難中修煉一對搏擊長空的翅膀!

愛的接力

在埃及著名的塞貝多大沙漠裏,終年酷暑無雨,方圓15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連一窪小小的水塘也難以找到。但是,正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裏,竟然生長著一株茂密的大樹,它聳立在茫茫亙古荒原裏,像一杆生命的旗幟在迎風招展,據有關專家測算:它已經生長了1600個年頭。那麼,到底是誰栽種了它?又是誰能在這1600年當中一直維護著它的生長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扣開了曆史的大門。

那是公元346年以前的歲月,當時有一位名叫小約哈尼的青年發誓要加入伊斯蘭教。但是,在當時皈依伊斯蘭教是一件十分神聖的事情,並不是誰都能輕易如願。聖者阿帕阿毛為了考驗他的決心,把一根巴旦杏樹樹枝做成的手杖插在了塞貝多沙漠裏,並對小約哈尼說:“你若想皈依聖教,除非你能把這根手杖在沙漠中變成一棵會開花結果的樹!否則,你還是種田去吧。”

盡管說巴旦杏樹容易插活,但是,那也要看把它插在了哪裏,把一根已經做成拐杖的巴旦杏樹樹枝插在了無水的沙漠裏,成活就是難題,又何談長成開花結果的大樹呢?更何況聖者在沙漠中插下手杖的地點離最近的水源也需要一天的路程。

但是,小約哈尼並沒有就此放棄,他夜間打水,白天挑水澆灌,三年中從沒有停息過。在他的辛勤澆灌下,奇跡發生了——巴旦杏樹不僅紮了根,長出了枝葉,而且還如願以償地開了花,結了果。等到果實成熟的那一天,小約哈尼采摘下自己用汗水和心血孕育的第一顆果實,飛速送到了寺院裏,對聖者和眾僧說:“請大家品嚐一下這棵忍耐和堅韌之樹上摘下的果實吧!”

小約哈尼如願以償地加入了伊斯蘭教,並且成為了一名無比光榮的信徒。小約哈尼死後的16個世紀裏,附近的人們繼承了他的獻身精神,他們不知道犧牲了多少睡眠,數千年如一日地一代又一代傳遞下去,對這棵古樹運水澆灌,所以才有了茫茫大漠裏1600個光輝的年輪。

從手杖到巴旦杏樹,不能沒有小約哈尼對信念的堅守,但是,僅靠他個人的堅持又是遠遠不夠的。之所以手杖能成為巴旦杏巨樹,更應當歸功於小約哈尼死後,一代又一代傳承他光輝思想的人們。

一個人的生命無法再次擁有和延續,但是,他付之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和愛,卻可以通過後人的心靈得以傳承。就像是競技場上的接力賽:也許你並不是跑完全程的人,但是,隻要 你曾經接過了那個“愛之棒”盡力地跑完了一程,或者正在奔跑,你就同樣值得大家的尊敬和推崇!

因為:在愛的接力中,每一棒都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