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6章 學會合理地忍讓(2 / 2)

忍讓法,還講究忍讓適度。適度的忍讓才是善讓。無限度、無原則的忍讓是惡讓。惡讓是無用者的別名,是“和事佬”的行為,是人性向純植物性的退化,是對惡爭者的放縱。忍讓要適度,就要根據主體自身的能力、客觀的情況、周圍的環境、解決問題的需要等因素,審時度勢,掌握忍讓的分寸和原則,將忍讓控製在最佳的範圍內。

性情暴躁、容易衝動、凡事都好爭鬥者,根據忍讓法進行心理訓練,陶冶性情,即可防免因惡爭而犯錯誤。

學會消除憤怒

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當你興衝衝地赴戀人的約會卻在路上遇到交通阻塞;公共汽車上別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你買東西,商店服務員對你極不禮貌。這時,你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感到憤怒。

憤怒同其他情感一樣,是思維在感情中的激發,是人們在事與願違時所作出的情緒性反應,是一種失去控製的情感狀態。它並不能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相反,無論在人際交往還是在自我身心健康上都會給你帶來不良的影響。從心理學上講,憤怒可以使人情緒消沉,阻礙人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從生理學來講,憤怒可以導致高血壓的產生。也許你會認為這是危言聳聽,憤怒隻不過是人的一種天性,至少發火比生悶氣有助於身心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事與願違的情況下,並不是除了憤怒和生悶氣,別無他法。你完全可以采取更好的方法——不動怒,用理解和幽默的方式使自己的心理達到平衡狀態。

我們知道客觀事物總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無論你的願望怎麼好,想法如何正確,在大多數情況下,你都必須按客觀實際來辦事。你可以不喜歡一個人,但這個人並不因為你不喜歡而不存在;你可以對一些事情有異議,而它們不會因為你的異議而消失。憤怒隻會遮蔽了你的視線,讓你產生偏見。

如何消除憤怒,我們可以試著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要盡量推遲發怒的時間。如果你在某一具體情況下總是動怒,那麼先推遲 15秒鍾,下次推遲 30秒鍾再發火。不斷延緩動怒時間,直到完全消除怒氣。

不要欺騙自己說你可以喜歡令人討厭的東西。你完全可以討厭某件事,但你大可不必為此發火,請你信賴的人幫助你,讓他們每當看到你動怒時,便提醒你,但不要總依賴別人的幫助。

其次,不妨寫一份“動怒日記”,記下你動怒的時間、地點、對象和原因。強製自己真實地記錄所有的憤怒行為。你很快就會發現,若是經常生氣,光是要記錄這件麻煩事就可迫使你少生氣了。

當你大發脾氣後,大聲宣布說你錯了,這一聲明使你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對改正動怒是一種壓力。

在即將發怒前,及時地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找一件輕鬆而有意義的事做一做、想一想,而後通過新的精神努力使其為你服務。

在生氣時,試著靠近你所喜歡的朋友,中和你的怒氣的一個方法是握手,盡管你當時不願意,但還是握手,直到你表示出你的感覺,怒氣消散為止。

不生氣時,去和經常受你氣的人談談。彼此聽聽對方最容易發怒的事,想一個溝通感情的方式,不要生氣。可以約定寫張紙條,或來個緩和情緒的散步,這樣你們便不必繼續用毫無意義的怒氣來彼此虐待。經過幾次緩和情緒的散步之後,你會發現發怒是件多麼愚蠢的事情。

在最初的幾秒鍾,說出你的感覺以及你以為對方如何感覺。最初的10秒種是最為關鍵的,一旦過了,你的怒氣常常會隨之消散。

記住,你認為的任何事,均可能遭到半數人的不讚同。有了這個心理準備,你就不必選擇生氣。慢慢地,你會明白別人不可能讚同自己所說、所想和所做的每一件事,這也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