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33歲,建立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2 / 3)

有的時候,孩子的重要性甚至會導致很多丁克家庭解體。因為血緣親情可以作為補充後備力量的愛情,時間長了,兩個人的婚姻難免會出現常有的疲軟與倦怠。如一對事業型夫妻,感情甚篤,協議不育。但男方在一次酒後失態使小保姆懷孕,他後悔不已,哀求小保姆打胎,但精明的小保姆堅持把孩子生下來,並母憑子貴當上了女主人。男人流著眼淚對震怒不已的前妻說:“我與她毫無感情,也深知無論哪一方麵她都比不上你,但孩子可以擊垮一切!”但也有的丁克家庭夫妻牽手十幾個春秋,依然情同初戀。

選擇何種家庭形式都是個人的自由,隻要你能確定自己確實喜歡這種生活而不是為了趕時髦就好。做個“丁克族”,又有什麼不可以?!

3.親情與愛情,兩難的抉擇

開始家庭生活後,一些33歲男人終於體會到了“夾心餅幹”的滋味,明白了什麼叫做“兩麵不是人”——婆媳之間的矛盾成了已婚男士最大的心病。

33歲的魏先生講述了他的苦惱:“結婚兩年來,我一直像塊夾心餅幹似的,一麵在母親的要挾中盡孝順之道;一麵在妻子的離婚威脅中小心謹慎,我實在是筋疲力盡走投無路了。”

魏先生和妻子是在蘇州認識的,妻子是蘇州本地人。後來魏先生去北京發展,女友為了不失去這份感情,放棄了在家鄉穩定的工作,也來到了北京。一年後,當魏先生把女友帶回家時,卻遭到了母親的強烈反對,說女孩太嬌氣,他們家供養不起,對女友非常冷淡。還當著女友的麵給兒子介紹對象。無奈,兩人回到北京後,節衣縮食供了一套房子,隻是辦理了結婚手續,就簡單地住在了一起。可結婚後,老家的母親執意要來住,來後完全把兒媳排斥在外,妻子咽不下這口氣,婆媳兩個頂上了。一次爭吵後,妻子負氣搬到了公司的宿舍去住。一麵是母親的養育之恩,一麵是妻子的離婚威脅,魏先生心力交瘁。

如何減少婆媳之間的矛盾,讓自己不做夾心餅幹呢?

(1)差異較大就分開住。

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很難溝通,而且由於母親和妻子是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環境,很多問題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例如生活習慣,價值取向都不太一樣,如果差異較大,那就要盡量分開來住。讓性情不好的父母和妻子生活在一起,或者是讓任性的妻子與較為軟弱的公婆生活在一起,都會促進矛盾的產生。很多男人會覺得,和父母一起住是孝順的表現。其實不然,孝順的表達方式很多,孝順也並不代表要求一方一味地遷就和忍耐。與其等到矛盾激化,還不如盡早分開來住。

(2)多分些精力照顧母親。

每一個母親都為孩子的成長付出了心血,等到母親年老了,不要因為自己忙,或者是娶妻生子而冷落了母親。母親對孩子的要求並不多,可能她們隻是想聽聽兒子的聲音,看看兒子是胖了、瘦了,讓兒子聽自己嘮嘮家常,尤其是獨居或者是喪偶的老人,她們需要兒子的心理安慰。作為兒子,一定要對母親多付出些精力。用一句歌詞叫做,常回家看看。

(3)從妻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很多男人會覺得妻子在對待自己父母的時候不夠好,他們無法接受為什麼妻子不能像他一樣對待自己的母親,為什麼妻子的感情那麼淡薄。其實從妻子的角度來說,婆婆和自己的關係隻是因為她的丈夫,而在妻子沒嫁人的時間裏,她們之間根本就是陌生人。感情要一點點地培養,不是一兩天就可以積累的。

而且有的老人很容易受中國傳統的影響,認為兒媳就是自家的財產,甚至會對兒媳無端地挑毛病。而妻子也會在婚後不適應,畢竟,從父母的寶貝女兒、男友的心肝寶貝一下子降落到公婆的“小媳婦”,這個心理落差是很大的。如果這時候丈夫再不加以關心,甚至會有這樣的想法,母親隻有一個,老婆卻可以換,那就更會使妻子心理不平衡,加重婆媳之間的矛盾。作為丈夫,要多從妻子的立場和角度來考慮問題,不要過分要求妻子對自己的母親感情如何好、如何真實。尊重生活的真實,盡量彌合,別讓婆媳間產生大的感情衝突和裂痕。隨著時間的推移,婆媳交往、相互了解的增多,感情自然會加深,也就不會再是“對頭”或“仇人”。

其實婆媳關係並不是不可調和的,隻要男人用心努力,把握好自己的立場和原則,就可以讓婆媳實現良好互動。這也是對男人智慧和能力的一種考驗。

4.幸福家庭的六個秘訣

童話故事的結尾通常是“王子與公主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而事實上,一對男女因相知、相愛而結婚,不見得就能擁有幸福快樂的家庭生活,隻有掌握“經營”家庭的訣竅,用心地去愛護家庭,才有幸福可言。

(1)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庭。

一天晚間,一位33歲的業務經理應同學之邀,去參加一個飯局。酒足飯飽之後,又去卡拉OK一番。在KTV包廂裏,這位經理的手機響了,他打開了手機,裏麵傳來一個小女孩稚聲稚氣的聲音:“爸爸,你怎麼還不回家啊?我想你,媽媽也想你……”這位經理一怔,知道對方打錯電話了,他沒有女兒,他的兒子已經6歲了。他剛想說,你打錯電話了,我不是你爸爸。但愣一下,沒有說,不由自主地隨聲應道:“你……你是……”“我是甜甜啊,爸爸,我是甜甜。”“乖……好,爸爸馬上就回家……告訴媽媽,爸爸馬上就回家……”隨後,這位先生一言不發坐在那裏,大夥也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須臾,這位老兄向大夥抱歉地告辭:“對不起,我家有點兒事,我先走一步,失陪了。不好意思,實在不好意思。”

事後,講起這件事,他說:“就在和小女孩對話的那一刻,一種對孩子、對妻子的愧疚之感驀地襲上心頭,我一時也不想耽擱,必須馬上回家……”

目前很多家庭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是夫妻雙方認識不到家庭的重要性。不少人認為工作比家庭重要,結果夫妻感情日漸枯竭;不少人認為事業比子女優先,結果親子關係橫逆日生;不少人認為賺錢比婚姻重要,結果家庭關係瀕於破裂。而那些深諳家庭重要性的人,則想方設法都要留下更多的時間給家裏人,他可能因此而失掉不少賺錢的機會,但得到的是全家人的歡樂相聚。

(2)最重要的是夫妻恩愛。

在家庭中,有不少關係類別,如夫妻關係、父子關係、母子關係等。每一種關係都很重要,但是各類關係的主軸是夫妻關係。有人認為妻子可以再嫁,丈夫可以再娶,但他們的父母卻不能再換,所以為了孝順而舍棄夫妻之情。可到頭來,也許最後還是苦了自己的父母,實屬不智。有人為了子女的將來,不惜夫妻兩地分居,最後導致家庭破裂,這就更令人遺憾了。其實,夫妻關係是任何親情關係都不可取代的。

(3)忠於自己的角色。

西方哲學家曾說過:“做妻子的要愛自己的丈夫……做丈夫的也要愛妻子……做兒女的要孝敬父母……做父母的要愛護兒女……”這些話看似老生常談,卻都是維係家庭關係的重要原則。當然,在這個原則之下,還應該講究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大家應有“角色互補”的概念。比如丈夫應該體諒妻子,這裏不存在什麼麵子的問題;而妻子也應學會對丈夫放手,這是聰明女人的做法。須知,當一個人因深深地愛著對方而不作無謂的計較時,對方也就會更樂意精心扮演好自己的家庭角色。這些小道理中包含著大學問。

(4)多安排家人共處的時間。

幸福的家庭不是憑空而來的,這需要家庭中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因此,應當安排出彼此溝通的時間,使夫妻間能夠敞開心扉、訴說衷腸、共度美好時光。為達到此目的,有必要考慮製定一些家中的“儀式行為”,如全家人盡可能在一起吃晚餐;家庭成員中如有人過生日應盡量到齊;每天有固定的聚會時間,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吃水果,聊聊天。這些由家庭成員共同遵守並參與的“家庭儀式”,可以使家庭氛圍更加濃厚,使人真正體驗到天倫之樂。

(5)不隨意鬧情緒。

擁有幸福家庭的人通常活得很輕鬆,可是卻不放肆;誰都可以發泄情緒,卻不能淪為“情緒化”,因為極端的“情緒化”很容易造成人身攻擊。如果家庭中出現了矛盾,大家可以坐下來討論,不妨讓一個人先講10分鍾,然後另一個人再講。若是其中一方情緒正處於激動狀態,應待稍微冷靜後再談,以免在“火頭”上彼此惡語相加。

(6)多包容,多讓步。

有一對夫妻,妻子生長在一個經濟不太寬裕的家庭,生活較為節儉;丈夫則生長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生活上講究一些。於是,兩人經常為了經濟上的開支而發生爭執,最後感情破裂。其實,每個人因成長背景不同,所形成的價值觀、消費觀也不同,在此不必過分糾纏誰對、誰錯,要學會適當地協調、讓步。夫妻之間在溝通此類問題時應表示:“我了解你的想法,但我有另外的想法……”要冷靜地事先製定出各種開支預算,建立正確的消費觀。

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經營的,在任何時候你都要牢牢記住這一點,為家庭多花點時間、多用些心思,隻會讓你得到更多回報、生活得更幸福。

5.幸福就是兼顧事業與家庭

33歲的女人大多擁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這就使她們常常要麵對一個兩難的局麵:重視事業還是家庭。有些女人形容這種情況是“蠟燭兩頭燃”,誇張嗎?並不。

33歲的黃女士是一個在外人看來非常成功的女人:她本人是一個知名的室內設計師,丈夫是北京某集團公司的總經理。夫妻伉儷情深,膝下還有一個6歲的聰明可愛的女兒。然而黃女士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她正被家庭與事業的選擇所困擾著。不久前,正在與客戶談判的黃女士接到保姆打來的電話,說孩子發燒了,讓她回家。雖然心急如焚,但她又怎能丟下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大客戶呢?那晚回家後,一向體貼的丈夫發火了:“這女人啊!就不能讓她做事,一做事就連輕重都找不準了!”黃女士哭了,我做錯了嗎?

其實今天的女性早已經認識到了,要想被這個社會承認就必須和男人一樣拚命地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因為女人知道許多男人一直沒把女人放在眼裏——雖然他們也時常嘴上喊著尊重女性。女人必須用自己的工作成績證明給男人看,女人在工作上並不比他們差,女人必須和男人一樣在社會上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這對肯於付出辛勤勞動的女人來說並不是件難事。女人要用事實證明女人和男人一樣可以掙錢養家糊口,女人不能為了一口飯而忍氣吞聲。然而,絕大多數的女人卻要為此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女人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難要比男人多得多,得到的卻要比男人少得多。可以說很多時候,女人與男人顯然是處在一個不公平的競爭環境裏,整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總是比對男人更苛刻。今日的許多女性仍然處在這樣的選擇之中。家庭作為生存單位作用於兩性職業發展過程中,成為女性職業發展道路上的溫柔陷阱。掉進這個陷阱的女性,有的本身非常優秀,但當選擇回歸家庭時,她會這樣很自豪地安慰自己:“我有過成功的事業,我同樣也能當主婦,我什麼都能幹。”但這並不是完美的女人,完美的女人一定能兼顧事業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