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每個人生活中都曾經是司馬相如(1 / 3)

卓文君學藝另一重要的作用就是鍛煉了身體。由於卓文君常年扛掃帚抱古箏無意中把肱二頭肌肱四頭肌練得跟舉重運動員似的。這為後來和司馬相如私奔當壚賣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原因是那些醫生打死碰死撞死再投胎死八回也是想不到的。

三年之後長安城裏醫生的數量大減少了。身體健全的,精神正常的,也有不少改了行。隻有少數人還在堅持。不過,這三年長安城的百姓可就慘了。看病找不到醫生,病急了就去找獸醫。雖然肌體不一樣可醫理是一樣的,誤打誤撞竟也給治好了。所以那三年長安城裏的獸醫市場比較活躍。

沒有醫生老百姓就盡量不生病,要想不生病就得天天鍛煉身體。所以大家在茶餘飯後從不打麻將,都相約去跑步去練武。因此,長安城每天都人頭攢動熙熙攘攘而且風氣特好。有一回漢武帝微服私訪看了這一景象還以為自己治國有方天下一片祥和為這事驕傲了一輩子。不能隨便鍛煉身體的就拚命幹活,也當是鍛煉了。所以那三年全國所有東西的產量和質量都出奇的多、好。再有人怕生病就去當兵,部隊裏有軍醫,而部隊也是文君小姐禍害不到的地方之一。在那三年裏當兵的人相當多。後來人多了沒法管理了,漢武帝就親自領著打仗去了。

這些都是拜卓文君所賜,漢武帝當然不知道,卓文君也不知道,那會兒她正趴在桌子上學詩呢。卓文君學詩不是一個人,她有一去相當龐大的隊伍為她服務。因為卓文君習慣了掃帚體(她自己發明的),所以看蠅頭小字她很不方便。於是就命人把放大一百倍再抄一遍。那個年代寫書都是用竹簡的,但竹簡太窄也太短不能滿足卓文君眼睛的需求。卓王孫出了個主意,用比較粗的大樹製成又寬又長的木板來代替竹簡。卓文君特別高興,把每天睡十小時的覺減少了兩個小時。

說實話卓文君學詩實在沒下功夫,瞪著眼睛看著木板上的字一會兒就睡了,而且還是睜著眼睡的。即便是卓文君睡了先生也要照念不停。但卓文君的成績不可思議的很好,想來這就是“耳濡目染”吧。卓文君每天學詩的時間是十個小時,正常情況下她都在睜眼睛睡覺,但先生的書照念,木板照換。每天堆積的木板有十幾噸,開始是堆在花園裏,後來花園裏堆滿了就堆到房間裏墊床當床板。再後來全府的人上床都需要爬梯子。因為床板墊的太高都快到房頂了,經常有人忘了床之高,早上起床一不小心伸了個懶腰把房頂捅破了。

卓文君還不讓燒,因為這是自己讀過的書放著是很有成就感的。這一點兒我是有同感的。我就有很多書其實都已經沒用了,但就是不舍的賣掉,因為看在眼裏太有成就感了,還經常幻想沒準哪天我成了名人有人還會把這些東西扒出來以此證明我當年多麼勤奮好學。隻是每到搬宿舍的時候我就不止一遍的罵自己,活該找罪受。當然卓文君不用罵自己,因為她自己不用搬那些木板。直到一天晚上卓王孫起夜被床邊上堆放的木板絆倒摔去了兩顆牙這才覺得這是個餿主意。

卓王孫終於決定了要處理這些堆積如山的木板。而那個時候卓文君已經開始揮舞著大掃帚寫詩了。動那些木頭是需要說服女兒的,卓王孫的確很高明不愧是一代奸商。他是這樣說的:文君呀,你看你寫了這麼多的詩放在家裏沒人欣賞多寂寞呀!不如我們把它拿到外麵去展覽,讓別人花錢買了去鑒賞,不就能體現你的價值了嗎。你說好不好?

好,當然好,這樣的話正中卓文君下懷。至於什麼以什麼方式去展覽,卓文君就不用操心了。卓王孫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他先把《論語》打製了一批家俱,一經推出,長安城裏所有的上層社會和中產階級都對這種家俱情有獨鍾,馬上被搶購一空。這批家俱大到床櫃小到桌椅,質量沒得說,上麵還刷了一層特製的漆,這種漆能防止木板上的墨沾到衣服上。這漆是卓王孫的獨家秘方,兼有美容護膚作用,由於他不喜歡司馬相如所以他死後這秘方就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