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確實沒有想象來得讓人滿意,但它卻是實實在在的,是你可以觸摸得到的東西。如果你總是習慣於做白日夢,那麼到最後你就會一無所得。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做白日夢的習慣,然而美夢終歸是要醒來的,沉醉於白日夢會讓你由逃避現實到與現實脫節,最後一事無成。請記住,人生路上我們不僅需要一對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雙踏踏實實的腳!
3.再堅持一下就是勝利
歐陽智安,調酒冠軍。小時候他熱愛足球,但卻因為個子矮而被足球隊淘汰。20歲時,他迷上了花式調酒,從此,他為了這個夢想而四處偷師學藝。一次,歐陽在一個酒吧裏當雜工,以期能找機會學習調酒。有一天,他在配果間裏練甩瓶子,可還沒練上5分鍾,經理就推門而入,把桌子上來不及收拾的果汁往他臉上抹,邊抹還邊破口罵粗話。那一刻,歐陽委曲極了,眼裏有淚,卻堅持著沒讓它流出來……
但歐陽還是有辦法練習調酒。從配果間到台位,要經過吧台。每次經過吧台的時候,歐陽總是把腳步放到最慢,為的是記住大師兄的一招一式,聽清楚他和顧客怎麼交談;經理不在的時候,他便早早地把份內的事幹完,再尋機幫大師兄做這做那,偷偷留意大師兄的調酒配方。配方全是英文的,他每次都囫圇記下,等有空的時候,再去找對應的瓶子。
調酒師不認識洋酒怎麼行?酒吧每天都要把各種洋酒從櫥櫃裏擺到吧台上,下班之後再收回去。歐陽主動把這活兒攬下了,他給所有的洋酒都貼上中文標簽,然後每天利用擺酒收酒的短暫機會,了解這些酒的顏色、包裝與味道。經過一個月的強化記憶,他總算把這些洋酒熟記於心。
正是由於擁有堅持到底的習慣,歐陽智安用兩年的時間把自己變成了一個世界調酒冠軍。
2001年10月,歐陽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世界調酒比賽上獲得了花式調酒單項冠軍。
如果沒有堅持到底的好習慣,歐陽智安就無法麵對學藝過程中的諸多困難,更無法成為一個世界冠軍了。習慣也有好壞之分,堅持就是一個能給你帶來成功的良好習慣,堅持,再堅持,是每個苦苦探索最終成功的人的必經之路。
中國古代大哲人荀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這正充分地說明了堅持的重要性。駿馬雖然比較強壯,腿力比較強健,然而它隻跳一下,最多也不能超過十步,這就是不堅持所造成的後果;相反,一匹劣馬雖然不如駿馬強壯,然而若它能堅持不懈地接連走十天,照樣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於走個不停,也就是堅持不懈。這也就像是龜兔賽跑:兔子腿長,跑起來比烏龜快得多,照理說,也應該是兔子贏得比賽,然而結果恰恰相反,烏龜卻贏了這場比賽。這是什麼緣故呢?正是因為兔子沒有堅持到底,它自恃腿長,跑得快,跑了一會兒就在路邊睡大覺,似乎是穩操勝券。然而烏龜則不同了,它沒有因為自己的腿短、爬得慢而氣餒,而是更加鍥而不舍地堅持爬到底。堅持就是勝利,它勝利了,最終贏得了比賽,也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著名作家傑克·倫敦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堅持之上的。他在學習寫作時堅持把好的字句抄在紙片上,有的插在鏡子縫裏,有的別在曬衣繩上,有的放在衣袋裏,以便隨時記誦。他終於成功了,成為了文學界的一代名人,然而他所付出的代價也比其他人多好幾倍,甚至幾十倍,同樣,堅持也是他成功的保障。
成功的到來,總是需要時間的,因此堅持就顯得極其重要了。有的人成功,就因為他比別人多堅持了一下;另一些人失敗,也隻是因為他沒能堅持到最後。
另外,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要堅持,就像比阿斯說的:“要從容地著手去做一件事,一開始就要堅持到底。”所有的成功者都可以證明:是堅持成就了人生的輝煌。
20世紀70年代是世界重量級拳擊史上英雄輩出的年代。4年多未上拳台的拳王阿裏此時體重已超過正常體重20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醫生給他的運動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裏堅信“精神才是拳擊手比賽的支柱”,他憑著頑強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33歲的阿裏與另一拳壇猛將弗雷澤進行第三次較量(前兩次一勝一負)。在比賽進行到第14回合時,阿裏已精疲力竭,瀕臨崩潰的邊緣,這個時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讓他轟然倒地,他幾乎再無絲毫力氣迎戰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拚命堅持著,不肯放棄。他心裏清楚,對方和自己一樣,也是隻有出的氣了。比到這個地步,與其說在比氣力,不如說在比毅力,就看誰能比對方多堅持一會兒了。他知道此時如果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就有勝出的可能。於是他竭力保持著堅毅的表情和誓不低頭的氣勢,雙目如電,令弗雷澤不寒而栗,以為阿裏仍有著充裕的體力。這時,阿裏的教練敏銳地發現弗雷澤已有放棄的意思,他將此信息傳遞給阿裏,並鼓勵阿裏再堅持一下。阿裏精神一振,更加頑強地堅持著。果然,弗雷澤表示認輸,甘拜下風。裁判當即高舉起阿裏的臂膀,宣布阿裏獲勝。這時,保住了拳王稱號的阿裏還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漆黑,雙腿無力地跪在了地上。弗雷澤見此情景,如遭雷擊,他追悔莫及,並為此抱憾終生。
其實,當你已經下定決心為自己的目標奮鬥下去時,就連艱辛的付出也會變得讓人心曠神怡。
但如果隻是淺嚐輒止,畏懼退縮,你所能得到的,隻能是一連串的沮喪和失意。最後,你甚至會失去生活和工作的樂趣。
我們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但近來很多人叫囂著“愚公真愚”,認為“愚公精神”不應提倡,他們的理由是:如果不是兩位大仙幫忙,而真靠人力去搬,把幾代人的生命都耗在未來不可知的事情上又有什麼意義呢?乍一聽,這話真的很有道理啊,生命何其短暫,幹嗎把一生都耗在一件沒有把握的事上呢?可是我們稍微推敲一下就可以看出此論的漏洞來了。
想當初,如果劉備沒有愚公的那點傻勁,沒有幾次三番地跑到諸葛亮住的茅草屋裏死乞白賴地要諸葛亮幫忙,一個隻想在亂世裏平安度日的諸葛亮又怎麼會跑去做劉備的智庫呢?正如愚公的精神才感動了大仙去搬山。
卡耐基曾說過:“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堅’,一鼓作氣途中絕不停止是‘持’。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於此。”所以如果你真想達到你的目標,就要培養堅持到底的習慣,能夠取得成就的人,就是能夠堅持到底的人。很多人因為不能堅持,而在最後關頭功敗垂成,或是曆盡艱辛後中途放棄,他們因此而遺憾終生。我們應當盡力培養堅持的習慣,遇到困難時,不要輕言放棄,再加把勁吧,成功就在前方!
4.目標是行動的指南針
兩個男孩在大學時代是鐵哥們兒,他們都頗有豪氣,立誓將來一定要成為大人物。十年之後,他們在一次同學聚會上碰了麵,甲已經是某合資公司的中方經理了,年薪百萬,出入名車,還結識了不少知名人士。相比之下,乙的境況就差多了,他在某房地產公司做辦公室主任,不受重視不說,還常惹一肚子氣。乙沮喪地問甲:“十年來,我是拚了命的為夢想努力,這些年我換了四個工作,怎麼有前途怎麼幹,為什麼我卻弄得這麼慘呢?”甲歎了口氣:“老同學,我問你,在這個公司裏,你希望自己能成為什麼人?”乙大大咧咧地說:“那當然是職位越高越好,能當老總我才樂呢?”甲嚴肅地說:“這就是你這麼‘慘’的原因了,你沒有明確的目標,每天隻是亂忙一氣!我剛進公司時,是一個小職員,我給自己製定的目標:兩年之內,我要坐上主管的位置。於是我就朝這個方向努力,以後我又製定了當部長、當經理的目標,後來都實現了,老同學,目標明確才不會原地打轉啊!”
故事中的乙,因為盲目行動,沒有明確目標。所以一無所得,這也是生活中一部分人的真實寫照。這些人整天忙忙碌碌,但他們中很少有人能獲得成功,因為沒有方向的努力,永遠也到不了終點。
有位作家寫過一則寓言故事,大意是說唐初在長安城西的一家磨坊裏,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子是對好朋友,馬兒每天都在外麵奔波運送,驢子則在屋裏推磨。
貞觀四年,這匹馬被玄奘大師選為坐騎,要與大師一起前往印度取經。
十幾年後,這匹馬馱著佛經,回到了長安。
它重回磨坊裏會見驢子朋友,並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曆:“你知道嗎?我經曆了浩瀚無邊的沙漠、高入雲霄的峻嶺、淩山的冰雪、熱海的波瀾,那些像神話般的世界……”
驢子聽了大為驚奇,讚歎地說:“你的經曆多麼豐富呀!那些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啊!”
這時,老馬笑了笑說:“其實,我們走過的路程是相等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同樣一步也沒有停止過。我們不同的地方是,我與玄奘大師都有一個遙遠卻明確的目標,也始終按照一定的方向前進,最終我們打開了廣闊的世界。而你因為被蒙住了眼睛,一生隻能繞著磨盤盲目地打轉,最終都無法走出狹隘的天地。”
當我們付出無盡的辛苦之後,若是一無所得,探究其中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我們不知不覺中陷入“原地踏步”或“盲目打轉”的泥潭。
這時,我們多半都不是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甚至是在“騎驢找馬”的狀態中,不斷地重新開始,無法累積成果。
威廉·皮特是目標專一、意誌堅定的傑出典範。當他還是一個孩子時,就被教導隻有成就一番赫赫偉業,才不會辜負他父親的期望。這是他所受一切教導的主旨。無論他身在何處,無論他做些什麼,不管是在上學、工作還是娛樂,他從未忘記過父母賦予他的這一神聖職責——他應該出人頭地,應該成為一個公正、睿智、有影響力的政治家。這個觀念在他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中生根發芽,並鼓勵著他鍥而不舍、堅忍不拔地朝著這個明確的目標前進。22歲那年,他就進入了國會;在23歲時,他就當上了財政大臣;而到25歲時,他已經成了英國首相。
皮特在早期就朝著一個確定的方向接受了專門訓練,誰能估計這樣做的巨大價值?在大學畢業以後,他沒有像別人那樣浪費時間,沒有為了確定自己的職業而瞻前顧後,他毫不猶豫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