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行動習慣:別讓遲疑和等待成為行為定式(1 / 3)

把夢想變為現實,就一定要行動起來,行動是成功的第一要素。然而,生活中許多人都存在著各種不良的行動習慣,這些習慣把他們同成功遠遠地隔開了,有人優柔寡斷,有人遲疑不決,有人消極被動,有人得過且過……這些習慣有百害而無一利,它們隻會給你帶來失敗和心灰意冷。所以我們一定要戒除這些不良習慣,不要讓自己毀在這些壞毛病上。

1.別讓優柔寡斷絆住了你

王安博士小時候曾遇到這樣一件事:一天在外麵玩耍時,他發現了一個鳥巢被風從樹上吹掉在地,從裏麵滾出了一隻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決定把它帶回家喂養。當他托著鳥巢走到家門口的時候,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裏養小動物。於是,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口,急忙走進屋去請求媽媽。在他的哀求下,媽媽終於破例答應了。他興奮地跑到門口,看見一隻黑貓正在意猶未盡地舔著嘴巴,小麻雀卻不見了。他為此傷心了很久。

王安博士從這件事中得到的教訓就是:不要瞻前顧後、優柔寡斷,隻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就要排除萬難、迅速行動。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的行動習慣,往往會給我們造成巨大的危害,剝奪我們的幸福。

有一位作家說過:“世界上最可憐又最可恨的人,莫過於那些總是瞻前顧後、不知取舍的人,莫過於那些不敢承擔風險、彷徨猶豫的人,莫過於那些無法忍受壓力、優柔寡斷的人,莫過於那些容易受他人影響、沒有自己主見的人,莫過於那些拈輕怕重、不思進取的人,莫過於那些從未感受到自身偉大內在力量的人,他們總是背信棄義、左右搖擺,自己毀壞了自己的名聲,最終一事無成。”

有一天,有一個在戀愛中的年輕人很想到他的愛人家中去,找他的愛人出來,一塊兒消磨一個下午。但是,他又猶豫不決,不知道他究竟應該不應該去,恐怕去了之後,或者顯得太冒昧,或者他的愛人太忙,拒絕他的邀請。於是他左右為難了老半天,最後,他勉強下了決心去了。

但是,當車一進他愛人住的巷子時,他就開始後悔不該來:既怕這次來了不受歡迎,又怕被愛人拒絕,他甚至希望司機把他現在就拉回去。

車子終於停在他愛人的門前了,他雖然後悔來,但既來了,隻得伸手去按門鈴。現在他隻好希望來開門的人告訴他說:“小姐不在家。”他按了第一下門鈴,等了3分鍾,沒有人答應。他勉強自己再按第二下,又等了2分鍾,仍然沒有人答應。於是他如釋重負地想:“全家都出去了。”

於是他帶著一半輕鬆和一半失望回去,心裏想:這樣也好。但事實上,他很難過,因為這一個下午沒法安排了。

你能猜到他的愛人現在在哪裏嗎?他的愛人就在家裏,她從早晨就盼望這位先生會突然來找他,帶她出去消磨一個下午。她不知道他曾經來過,因為她門上的電鈴壞了。那位先生如果不是那麼瞻前顧後,如果他像別人有事來訪一樣,按電鈴沒人應聲,就用手拍門試試看的話,他們就會有一個快樂的下午了。但是他並沒有下定決心,所以他隻好徒勞往返,讓他的愛人也暗中失望。

瞻前顧後的行為習慣使人喪失許多機遇。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如果我們能橫下一條心去做,事情的結果就會大不相同。

有個人聽說某公司招考一個職員,這公司的待遇優厚,遠景也好,他很想去試試,但是他怕自己能力不夠,又怕萬一考不取丟臉。於是他猶豫著,沒有下決心。直到最後,他發現另外一個比他條件差得遠的人居然考取了,他才後悔自己為什麼不去試一試。

許多事是應該用勇氣和決心去爭取的。有一位先生,他是某公司經理,他有一種不允許別人有機會擾亂他意誌的長處。往往在別人還在他旁邊口羅口羅嗦嗦地敘述事情的困難的時候,他已經把他的辦法拿出來了,幹淨利落,決不拖泥帶水。

他那種明快果決的本領,十分使人折服。而我們一般人,卻常常做不到這樣。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時常並不是對這問題的本身不能理解,而是我們往往被枝節的問題所困擾,因為我們太容易被周圍人們的閑言碎語所動搖,太容易瞻前顧後、患得患失,以至於給外來的力量一種可以左右我們的機會。誰都可以在我們搖晃不定的天平上放一顆砝碼,隨時都有人可以使我們變卦,結果弄得別人都是對的,自己卻沒有主意。這真是我們成功途中的一個大障礙。

要想掃除這種障礙,自然第一得先訓練自己對真理的判斷能力。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訓練自己在判斷之後,堅定、勇敢、自信地去把這個判斷付諸實行。

對一個堅決朝向他目標走著的人,別人一定會為他讓路。而對一個踟躕不前、走走停停的人,別人一定搶到他前麵去,決不會讓路給他。

那麼,如何克服這種阻礙我們成功的習慣呢?經驗證明以下方法卓有成效,不妨可以去試:

做事時,要有“今天是我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的“荒誕”意識。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這是美國暢銷書《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作者奧格·曼狄諾警示人生的一句話。真的,無論是誰,無論是想幹一件什麼事,如果優柔寡斷的話,就會一事無成。而這種意識,恰恰是一把利刃,可立即斬斷你的憂思愁縷,也像一口警鍾,督促你當機立斷,刻不容緩。

同時你還要甩下包袱不顧一切,要有一種豁出去的心態。“大不了就是做錯了”,“大不了就是被人笑話一頓”,而這些又能對你怎麼樣呢?一旦你有了這樣一種意識,肯定就會敢做敢當,優柔寡斷的現象肯定會在你身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不要小看了優柔寡斷的習慣給我們帶來的副作用,許多足以改變命運的契機,都因為我們的優柔寡斷而與我們失之交臂,永不再來。所以我們一定要提醒自己:時刻想到,時刻去做,不要想得太多。

2.少做點“白日夢。”

李菲身材修長,相貌清秀,她最大的夢想是能成為一名模特,在T型台上闖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天地,然而不知為什麼她竟然接連兩次落選,這使她受到了很大打擊。於是,她也不去找工作,隻窩在家裏看那些超級名模的走秀錄像帶。漸漸的,她開始陷入隻屬於她自己的世界裏:看著屏幕上窈窕的身影,她想象著自己就是她們中的一個,穿著美麗的衣服,在各大都市中穿梭,迎接她的是鮮花和人們愛慕的眼神……一段時間,在上海工作的哥哥,幫她找到了一個做平麵模特的工作,大家都以為她會很高興,但她卻冷淡地拒絕了,她認為自己一定會成為一個超級的名模,就這樣,她還是每天窩在家中,編織著美麗的夢——一場注定無法實現的美夢。

如果這個故事中的女孩,不是養成了做白日夢的習慣的話,那麼憑借自身條件從平麵模特做起也是大有可為的。弗洛依德認為,白日夢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人的某種欲望得不到滿足,所以才在一係列虛無的幻想中尋找心理平衡。做白日夢的習慣會給人們帶來相當大的危害,所以你必須及早從這種習慣中掙脫出來,不要被它毀了一生。

下麵有個故事說明了“白日夢”的危害性:一年夏天,一個純樸的鄉下小夥子登門拜訪年事已高的愛默生。小夥子是一個詩歌愛好者,因仰慕愛默生的大名,故千裏迢迢前來尋求文學上的指導。

這位青年詩人雖然出身貧寒,但談吐優雅,氣度不凡。老少兩位詩人談得非常融洽,愛默生對他非常欣賞。

臨走時,青年詩人留下了薄薄的幾頁詩稿。

愛默生讀了這幾頁詩稿後,認定這位鄉下小夥子在文學上將會前途無量,決定憑借自己在文學界的影響大力提攜他。

愛默生將那些詩稿推薦給文學刊物發表,但反響不大。他希望這位青年詩人繼續將自己的作品寄給他。於是,老少兩位詩人開始了頻繁的書信來往。

青年詩人的信寫得長達幾頁,大談特談文學問題,激情洋溢,才思敏捷,表明他的確是個天才詩人。愛默生對他的才華大為讚賞,在與友人的交談中經常提起這位詩人。青年詩人很快就在文壇有了一點小小的名氣。

但是,這位青年詩人以後再也沒有給愛默生寄詩稿來,信卻越寫越長,奇思異想層出不窮,言語中開始以著名詩人自居,語氣越來越傲慢。

愛默生開始感到了不安。憑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發現這位年輕人身上出現了一種危險的傾向。

通信一直在繼續。愛默生的態度逐漸變得冷淡,成了一個傾聽者。

很快,秋天到了。

愛默生去信邀請這位青年詩人前來參加一個文學聚會。他如期而至。

在這位老作家的書房裏,兩人有一番對話:

“後來為什麼不給我寄稿子了?”

“我在寫一部長篇史詩。”

“你的抒情詩寫得很出色,為什麼要中斷呢?”

“要成為一個大詩人就必須寫長篇史詩,小打小鬧是毫無意義的。”

“你認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鬧嗎?”

“是的,我是個大詩人,我必須寫大作品。”

“也許你是對的。你是個很有才華的人,我希望能盡早讀到你的大作品。”

“謝謝,我已經完成了一部,很快就會公諸於世。”

文學聚會上,這位被愛默生所欣賞的青年詩人大出風頭。他逢人便談他的偉大作品,雖然誰也沒有拜讀過他的大作品。即便是他那幾首由愛默生推薦發表的小詩也很少有人拜讀過。但幾乎每個人都認為這位年輕人必將成大器。否則,大作家愛默生能如此欣賞他嗎?

轉眼間,冬天到了。

青年詩人繼續給愛默生寫信,但從不提起他的大作品。信越寫越短,語氣也越來越沮喪,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在信中承認,長時間以來他什麼都沒寫。以前所謂的大作品根本就是子虛烏有之事,完全是他的空想。

他在信中寫道:“很久以來我就渴望成為一個大作家,周圍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是個有才華有前途的人,我自己也這麼認為。我曾經寫過一些詩,並有幸獲得了閣下您的讚賞,我深感榮幸。”

“使我深感苦惱的是,自此以後,我再也寫不出任何東西了。在現實中,我對自己深感鄙棄,因為我浪費了自己的才華,再也寫不出作品了。而在想象中,我是個大詩人,我已經寫出了傳世之作,已經登上了詩歌的王位。”

“尊貴的閣下,請您原諒我這個狂妄無知的鄉下小子……”

從此後,愛默生再也沒有收到這位青年詩人的來信。

白日夢給人帶來的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逃避現實、不思進取。比如故事中的這位青年詩人,當他養成做白日夢的習慣後,他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如何才能走向成功,如何才能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他一心隻夢想著成功後的那份輝煌。事實上,當他陷入難以自拔的白日夢的泥潭之中時,他原有的才華就已經喪失殆盡了,結果他隻能成為一名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