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狂嘯:可怕的海洋災害16(1 / 3)

白色殺手

經曆5個階段:①海麵氣溫下降,

當海洋表麵的水溫降到0℃之後,

同時海洋中又有利於形成冰的雪粒

等凝結核,那麼海水表麵層就開始

結成冰針或小冰片。②海麵溫度繼

續降低,此時已經形成的冰針或冰

片就會聚集起來,最終形成覆蓋海

麵的薄冰,而薄冰就會破裂成大小

均勻的圓盤狀冰餅。③海麵溫度進

一步下降,已經形成的圓盤狀冰餅

互相凍接起來,最終形成有一定厚

度的、麵積相當大的冰蓋層。④海

麵溫度繼續下降,冰層膨脹龜裂,

大片冰層就形成破碎的冰塊。⑤海

水的運動,促使冰塊疊加。此時,

大冰原已經形成。如果冰原繼續互

相撞碰、重疊,大冰群就形成了。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發現

冰的破壞力是很大的。在冬天,室

外放一杯水,經過低溫凍結後,杯

子會被冰塊脹破。這就是冰的脹壓

力破壞的結果。據計算,海冰溫度

每降低1.5℃時,1000米長的海冰

能膨脹出0.45米。這種脹力能擠碎

或夾壞冰中的船隻;不僅如此,海

冰受到潮汐升降影響而引起的豎向

力,也有很大的破壞作用,往往使

凍結在海上的建築物基礎受損害。

海冰運動所產生的推力和撞擊力,

具有最大的破壞性。這兩種力都與

海冰塊的大小和漂移的速度有密切

關係。測量的結果表明,一塊6平

北極海冰

方千米、1.5米厚的海冰,在流速不

太大的情況下,其推力可達4000噸,

足以推倒石油平台等海上建築物。

1969年,中國渤海特大冰封期間,

一座由15根直徑為0.85米、長41米、

厚2.2厘米的錳鋼樁柱打入海底28

米的“海二井”石油平台,竟被海

上漂浮的流冰推倒,可見其推力之

大。海冰的破壞力還與它自身的強

度有關。海冰的強度主要取決於海

冰的鹽度、溫度和密度。一般來講,

海冰的鹽分少、溫度低、冰齡長,

強度就大,所以,老冰要比新冰強

度大;低鹽分的海冰要比高鹽分的

強度大;淡水冰要比海冰堅硬。

通常,人們把漂浮海麵,高

度在5米以上的巨大冰塊,叫做冰

山。冰島則是冰山的特殊變形,表

麵平坦或有緩坡,一般麵積較大,

最大可達600~700平方千米,厚約

30~35米,露出水麵高度為10~20米,

因其麵積大,漂移速度很慢,遠遠

看去,猶如一座固定的島嶼。冰山

冰島都有一種怪脾氣,不喜歡拋頭

露麵,總是把龐大的身軀藏在海裏,

露出水麵部分才占總體積的1/6左

右,當然,這也不是它自身的原因,

因為海冰比海水輕。身軀龐大,比

重又小,漂浮中隻能藏多露少,才

能穩如泰山。於是,晶瑩剔透的冰

山成了大海中的隱患,它是移動的

暗礁、沉船的殺手。

海冰的分布

在北半球,海冰的範圍受季

章變化的影響,以冬季為最盛,此

後便開始縮小,到夏季為最小。以

北冰洋為例,冬季海冰總麵積約為

1000萬平方千米,占整個北冰洋總

麵積的70%;夏季縮小為800萬平

方千米,約占北冰洋麵積的一半。

北冰洋海冰平均厚度約為3米,中

央區的海冰已持續約300萬年,屬

永久性海冰。因而,在北緯70°以

北洋區,存在永久性冰蓋,幾乎把

北美洲與歐洲連在一起。這個冰蓋

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季章的變

化而有所不同。北冰洋的邊緣海,

圖72 渤海特大冰封

除挪威海和巴倫支海的西南部,因

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冬季一般不結

冰外,其餘海區冬季都會有約1米

厚的岸冰和當年冰;到夏季大部分

被融化,遺留下的流冰和冰塊,對

航行也會產生威脅,即使在盛夏時

章,也需要破冰船協助開辟航道。

北冰洋中部和離北美大陸不遠處的

洋麵,夏季仍然覆蓋著重冰,在這

永久性冰區是無法航行的。當然,

永久冰區並不是一馬平川的冰原,

因受風和海流的影響,冰層間相互

碰撞、堆積,使冰麵出現高低不平

的冰溝、冰窟窿和冰丘。北冰洋雖

然被冰覆蓋了大部分,但還存在3

個海洋環流,每年都攜帶一些漂浮

的冰山和冰塊,穿過格陵蘭海進入

北大西洋,或通過北極群島海峽進

入巴芬灣。據估計,每年約有1億

噸冰量進入大西洋,給海上航行和

生產帶來極大的危害。總的看來,

北半球冰的總量隻有南極海域的

1/10,其中主要集中在北冰洋和格

陵蘭海區。

南半球的海冰主要集中在南極

大陸的四周。由於南極大陸被巨大

的冰體覆蓋,冰麵呈微凸形,中央

部分冰厚有幾千米。受冰蓋本身巨

格陵蘭海區的海冰風光

大的壓力,冰層由中心向四周緩慢

地運動,移速每年約10厘米以上。

當到達邊緣時,便伸向周圍的大洋,

形成了漂浮海麵的冰架,人們把它

叫做陸緣冰。陸緣冰的表麵較為平

坦,各處的寬度不同,在大西洋南

端的威德爾海約有2500千米寬,在

靠南太平洋海域平均寬約1000千

米。羅斯冰架是世界最大的浮動冰

架,麵積約有50萬平方千米,相當

於法國那麼大;菲爾希納冰架位於

威德爾海域,麵積約為羅斯冰架的

1/5。據統計,南極大陸四周沿岸約

有300多個大小不同的冰架。它們

是南半球海冰的主要來源。南大洋

的海冰,除冬季大的冰山外,大都

是一兩米厚的大塊浮冰,南緯40°

以南的海域約被覆蓋1/3;這些冰大

多是新生冰,到夏季融化掉大半。

隻有環繞南極邊緣海區,才存在多

年生的冰。

除兩極的海域外,其他高緯海

域都是新生的當年冰。隨著海溫下

降而結冰,溫度回升後即行消融。

北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

日本海的北部,冬季都有結冰。大

西洋與北冰洋相通,冬季海冰更盛,

在格陵蘭、戴維斯海峽和紐芬蘭一

漂浮海麵的冰架

帶,都有海冰的蹤跡;尤其格陵蘭

和紐芬蘭附近,更是冰川最活躍的

區域。中國北方海域,每年冬季也

有海冰出現。

世界海冰災害

世界上比較嚴重的幾次海冰沉

船事件,介紹如下:

1. 英國“泰坦尼克”號沉船事

1912年4月10日,英國航海

界名流和許多平民百姓聚集在東南

部的開普敦港,歡送當時世界上最

豪華的客輪“泰坦尼克”號的處女航。

這艘客輪擁有皇宮般的艙室,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