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曹操的心思(2 / 2)

曹操雖然也為此出謀劃策,但卻也不諱言,他自己是為了升官,然後做出一番事業。至於對閹人的厭惡,曹操到不深切,反而是對那些世家豪族,曹操比較怨恨,在曹操看來,這世道如此,其間他們要負上一半的責任。世家豪族,大肆圈占土地,蓄養家奴,招收佃戶,蔭蔽農戶,壓榨普通百姓,這些無一不是造成動蕩的原因之一。

曹操曾任濟南相,青州作為黃巾之亂,受損最嚴重的州郡,這種現象可以說是嚴重至極,就算是在黃巾之亂過後,也沒有的改變。濟南之中的良田土地,十有八九都已經歸於各地豪強手中,這比例比黃巾之亂前更加嚴重,那些豪強,在黃巾之亂發生之後,不僅沒有絲毫的悔改,反而借助黃巾暴亂的發生,把一家家的農戶百姓,汙為暴民,奪其田產,致使黃巾暴民,越滾越多,幾不禁絕,這些豪強功不可沒。

戰後,普通百姓十不存一,多投入豪門之中。豪門不納糧,這賦稅,就要壓在百姓之上,百姓家中有何來餘糧,曹操多次奔走豪門之間,望其能夠納糧,以解百姓之苦,同時還請求各家開倉放糧,接濟百姓。前者尚好,十家之中,尚有兩三家肯拿出一些,後者卻是十中無一。豪強之家,拿出雖多,卻也不足往年之半數,朝廷又不曾減賦,這半數糧賦,就要靠那十分之一的百姓。每人所需交糧是豐年之數倍,百姓幾無活路。自從曹操上任之後,大小暴亂不斷,皆是為此。

戰後秩序混亂,各縣長吏多為貪汙無度,投靠各地豪強,不尊號令,曹操多次下令,不得強征百姓之糧,無人聽從,不得已曹操上奏罷其官職,整治吏治。又濟南素有淫祀之習,曹操禁之,毀祠屋六百餘間,淫祀之風禁絕。曹操所為之事,多傷本地豪族利益,後不容於濟南,遂被征為東郡太守。曹操可以說是灰溜溜的被趕出濟南。

為此曹操東郡也未曾前去東郡,直接回家賦閑,直到皇上征召為典軍校尉,曹操才離開譙縣外的茅屋。

因為濟南的經曆,曹操對世家豪族的惡感更甚。曹操入雒陽之時,就曾與家人說,此去雒陽助大將軍誅閹人,不為其所作所為,就為伸展其胸中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