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忠告48:適應環境,靈活變通(2 / 2)

很顯然,這是一次意外情況。當時的情況之下,雖然列車停滯,無法正常運行,但是卡內基是沒有調度權力的。但是卡內基善於變通,不拘泥於死的規章製度,而是勇於冒險,以自己的責任感和信心再加上早已經熟悉的技能完美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他的這一行為得到了上司的稱讚,並受到了老板的賞識。

安德魯·卡內基的性格優點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成功。他極具眼光地看到了鋼鐵橋梁的廣闊前景,於是積極投身到鋼鐵行業當中,最後成為美國的鋼鐵大王。

從這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懂得變通。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一定要經常停下來想一想自己的行動是否有些錯誤,是否跟得上周圍環境的變化,要隨時做出相應的調整,隻有這樣,才會讓計劃順利地執行下去。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變數,每一個人隨時有可能遇到與往常不同的情況。我們要隨時關注周圍的環境變化,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順應發展,靈活變通

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出現了這樣美麗的景象——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在美國西南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空爆炸。它的形態不斷變換,絢麗的色彩讓人目瞪口呆。這件事情發生在1945年7月16日的清晨,當時太陽還沒有升起,周圍的寂靜被這天崩地裂的巨響所打破。這一切就發生在原子彈的爆炸現場。

當時原子彈分為兩種,有鈈彈和鈾彈,它們都是利用重元素的原子核裂變時產生的巨大能量而製造的武器,具有極大的破壞力。相比較而言,鈈彈比鈾彈要更加複雜一些,這種原子彈要用到的原料鈈239是一種在自然界並不存在的人造元素。

那麼它是怎麼研製出來的呢?這就需要提到我們故事的主人公——美國著名科學家格林·西奧多·西博格。因發現多種超鈾元素,這位科學家也因此榮獲了195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他的成就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空前的,被人們譽為“超鈾元素之父”。

西博格25歲的時候,成為當時一流科學家路易斯教授的研究助理。此後不久,他被任命為“曼哈頓計劃”鈾後元素小組的負責人。

西博格在最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有一些富於經驗的同事就對他說過,千萬不要打亂傳統確立的元素體係。當時大家都認為元素周期表是最具有權威的,但是西博格卻堅持認為“我的理論要求元素周期表另行排列”。

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西博格與同事們合作,展開了對於超鈾元素的研究。當時他還致力於核化學研究。1944年,西博格提出了錒係元素概念與它們的電子結構,此後,他又相繼合成了镅(95Am)、錇(97Bk)、鐦(98Cf)、鎄(99Es)、镄(100Fro)、鍆(101Md)、锘(102No)及106號元素金喜(106SS),從而改寫了化學元素周期表,成為名副其實的“超鈾元素之父”。順應科學的發展,靈活進行變通促使西博格在人類化學元素的發現史上作出了卓越的成就,被世人所景仰。

大家都知道達爾文的進化論,在自然界中,能夠最後存在下來的物種,往往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物種。比如恐龍就是如此,這個物種曾經稱霸於一個時代,但是後來卻滅絕了。隻有那些最能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夠生存下來。

人生總是會遇到很多的變化,我們也會產生無數的困惑,當我們麵臨這些的時候,一定要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做事方法,這樣才能有所收獲。要想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生存,學會靈活變通才能把你引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