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家門口”大變身——孩子的樂園(2 / 2)

晚飯後讓孩子們小小活動一下,除了多了難得的愉快的親子時間,而且減少了一家老少窩沙發裏看電視的不良習慣。

在家門口,和孩子一起輕鬆獲得快樂時光,贏取日常滋養的正能量。

交各種朋友:老人、孩子、保安、阿姨、花匠或送水員。當孩子的活動空間相對比較小時,父母努力給孩子營造家門口的樂園就變得尤其可貴。除了家人和朋友,可以讓孩子在家門口認識各種淳樸善良的人們,小區的花匠雖然不善言辭,但他可以告訴孩子每一種植物的名字,他還會把剪下來的花枝開心地送給孩子們。巡邏的保安也可以成為孩子們的好朋友,那一身製服,還有對講機,以及偶爾帶著口音的普通話。其實他們都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朋友。父母也多和他們聊聊,聽聽他們的聲音,了解在大城市謀生的不容易,你會覺得自己擁有的平凡的一切原來竟然是很多人在孜孜追求的,我們一直擁有這麼多值得感恩和惜福的美好。

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培養孩子為人處世。結識家門口的朋友其實比結識幼兒園的小朋友或其他親朋好友們的孩子都要來得便捷:孩子們出了家門就能碰到。孩子們如果能有幾個一起光屁股長大的好朋友,將會是溫暖他們一生的財富。

幫孩子認識更多的爺爺奶奶,阿姨叔叔,哥哥姐姐。獨生子女不可怕,隻要家長願意,其他“家庭成員”都可以在家門口找到。保持和周圍人的融洽關係,一點兒也不難,隻要你自己先“交出去”笑臉和友善,就會有你希望的融洽和歡欣“流進來”。

讓孩子多接觸寵物。如果家裏沒有養寵物,可以鼓勵孩子去接觸其他人養的寵物。為了孩子,我們要消除成見:人家的寵物狗其實不髒,不可怕,也沒有寄生蟲。家長的態度和表率,你的孩子都看得見。

最重要的,父母也要樂在其中。良性循環,良好的小環境,其實都可以提高我們自己的幸福指數。與其耗費巨資到他鄉旅行散心,不如帶著孩子智取家門口那俯拾即是的開心和快樂。

童年小貼士

孩子的零食可以多準備些,讓孩子多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

父母可以召集小朋友一起玩兒:捉迷藏,追趕,像兔子一樣跳,學動物的叫聲,比賽騎車,比賽閉著眼睛走路等。

父母的態度很重要:你想別人怎麼樣對待你的孩子,那麼自己得首先做到。笑臉和友愛都是相互的,而且“授人玫瑰,手留餘香”。

孩子的美好童年隻有一次,隻有家長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保證孩子享有可以一生受益的快樂成長經曆。

§§第四章 教育,用孩子喜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