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新舉措
黨的16大適應新世紀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國內外執政黨建設的曆史經驗,特別是吸取了近些年來我們黨自身建設的新經驗,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靈魂,進一步明確了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根本要求,提出和采取了加強和改迸黨的建設的一係列重大的新舉措,主要是:
(一)、豐富和發展黨的指導思想。
任何政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論指導和支配下進行活動的。指導思想的內容決定著這個政黨的性質和宗旨。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後來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時期,黨又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黨的16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起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鄭重寫入黨章。大會莊嚴宣告:“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起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基於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學說,基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所以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就必須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論的旗幟,就必須高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幟。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鮮明地豐富和發展了黨的指導思想,不僅正確地肯定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而且使得黨的建設同當今世界生產力和人類文明的發展趨勢,同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曆史任務,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奮鬥目標聯係起來,科學地揭示了執政黨建設的客觀規律,為黨的建設和覺領導的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二)深化和具體化黨的性質。
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宗明義地宣布自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黨成立後的第一個黨章,即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就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組織,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忠實代表。黨的七大進一步指出:
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而且是中國民族和中國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人民群眾的先鋒隊。劉少奇同誌在七大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指明:“我們完全懂得,人民群眾的先鋒隊在人民群眾解放鬥爭的全部過程中所起的決定的作用。人民群眾必須有自己的先鋒隊,而且必須有如我們黨這種性質的先鋒隊,人民群眾的徹底解放,才是可能的”。“中國共產黨隻有當它是站在全體人民的利益上,而不僅是站在本階級當前部分的利益上,隻有當它是組織與團結本階級來進行奮鬥,它才能勝利”。一般說,對黨的性質的認識,既有一般性要求,又有同黨在各個時期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具體曆史任務聯係的特殊要求。適應時代的發展,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黨的十六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中對黨的性質作了新的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這是對新的曆史條件下黨的性質的新概括,使黨的性質得到了深化和具體化,進一步突出了黨的先進性,並把黨的先進性、階級性與群眾性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麵的要求更加緊密地統一起來。這樣對黨的性質的規定,把黨的任務和宗旨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作為黨的綱領性要求,這在黨的曆史文獻中是第一次,也是在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史上第一次。
(三)全麵加強黨在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的建設。
黨的思想建設是覺的建設的基礎,它決定著黨的政治、組織和作風連設。十六大的報告強調“必須把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十分重視從思想上建黨,一如既往地要求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同時,豐富和發展了黨的恩想路線,對黨的思想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報告指出:“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時,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在過去強調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增加了“與時倶進”的要求。“與時俱進”,才能使黨的理論和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同時對如何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了科學的說明,這就是“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製的朿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必然在認識上產生新的飛躍,必然包含“創新”。這就深刻說明,黨的思想建設與黨的思想路線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必須把深刻理節、自覺堅持黨的思想路線作為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課題。
黨的組織建設,根本的是把黨建設成堅強的領導核心,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十六大報告和黨章規定,一定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為此,突出地強調要做到:一是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製,培強黨的活力和統一。堅持民主集中製,要大力發展黨內民主,實行正確集中。十六大報告深刻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要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基礎,以完善黨的代表大會製度和黨的委員會製度為重點,從改革體製人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黨員和黨組織意願的黨內民主製度。同時,要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完善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製,充分發揮黨的委員會全體會議的作用。這樣的原則規定,從製度上保證了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提高了決策水平和工作效率。二是建設高素質的領導幹部隊伍,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領導層。十六大強調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關鍵在於建設一支能夠擔任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高素質的領導幹部隊伍,特別是要培養造就大批關於治黨治國治軍的優秀領導人才,這也是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三是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十六大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基礎,基礎穩固才能保證黨的整體有強大的戰鬥力,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的考驗,為了抓好基層,打牢基礎,必須繼續抓好農村、國有企業和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加強薄弱環節,加大整頓軟弱渙散狀態基層組織的力度,高度重視私有製經濟組織、社會團體和社會中介組織中黨的建設工作。同時要加強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發展工作。這樣,使黨的組織建設的要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