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育方式不當。不少老師和父母都有“分數至上”的意識,他們關注孩子學習成績較多,其他需要較少,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是學習成績好不好。老師對成績不佳、不守紀律的學生,一是批評、訓斥、懲罰,二是找家長。小學生最怕找家長,家長也最怕被老師喊去“訓話”,因此孩子往往為逃避父母責打之苦而逃學。
(4)興趣發展偏離。高年級小學生,興趣發展趨向社會生活,他們不但對學校的學習和文體活動感興趣,更對外麵的世界感興趣,他們常幻想一些不現實的東西,想去找興趣和刺激。此時,如學校、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忽視了對他們應有的關心,尤其當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困難和麻煩時,一旦受到不良夥伴的影響,他們就很容易逃離學校和離家出走。
(5)逃學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除了以上因素外,還有許多相互影響的因素。逃學的孩子往往存在學習困難,注意力集中困難,同學關係不良,自製能力較差,心理成熟度較低等伴隨問題。這些問題也常常與逃學互為因果,惡性循環,這也是逃學總是比較難改變的原因所在。
四、治療與幹預
1.培養學習興趣。要培養興趣,先要讓兒童明確學習目的,逐漸建立起正確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明白:好好學習,是為了美好的未來,為了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必須認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而小學時的學習是基礎。隻要兒童樹立了正確的學習觀念,才會有學習興趣而自覺學習。
2.對貪玩的兒童,不能強迫壓製他去學習,更不能用懲罰或威脅的手段去促使他學習,否則兒童會以巧妙的措施去應付大人,不可能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因此,家長和教師要以和藹可親的態度去開導他,積極耐心地引導他,使他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3.父母應和教師聯合起來,在一切活動中(尤其是在學校生活中)慢慢地培養兒童對學習的興趣。對年齡小的孩子,要幫他們學會合理安排時間,不能光學不玩,或光玩不學。對兒童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要盡快幫助他們解決,當他們成績不太理想,沒有完成學習任務時,千萬不能責罵、嘲諷或懲罰他們,而要幫他們分析原因,共商對策,鼓勵他們不斷努力。
4.培養兒童對不良環境影響的抵禦能力和自我控製能力。可用生活中的實例,幫他們分清是非。可用評紅五星等方法,從易到難,慢慢培養他們堅持文明的行為,改變不良行為。
5.改變家庭氣氛和教育方法。在溫暖的家庭裏,孩子願與父母交朋友,談心裏話,接受父母的幫助。父母應采取積極、一致的教育態度,使孩子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一開始發生逃學行為,不管原因是什麼,父母絕不可遷就,要以合適的方式表示出“逃學不是好行為,更不是解決困難或問題的好方式”,改變以前不利於兒童的教養方式。父母共同負責,積極采取措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改變不良行為。
6.藥物治療。對網絡成癮嚴重者可服用氟西汀等藥物,增強積極思維,消除消極的強迫思維,配合教育心理治療;有注意力集中困難經心理測驗證實後可用呱甲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