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這個人情味兒十足的社會,大家互相幫助、禮尚往來是很有必要的,但也一定要努力分辨,積極控製,巧妙回避,盡可能不要讓自己背上沉重的“人情包袱”。
江湖閱曆93:鄰裏相處,忌諱多多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裏之間在彼此了解基礎上的相互關照、相互幫助,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但鄰裏之間想處好也不容易,有那麼多雞毛蒜皮的小事,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影響兩家的關係。
鄰裏之間沒上下級
有一棟居民樓是單位的宿舍,裏麵住的都是同事。總經理的太太已經退休在家,她總覺得自己是這個樓裏的“長者”和“長官”,大家都得讓她三分。比如她喜歡安靜,誰家孩子在樓道裏玩耍吵鬧,她就要批評這家的家長。時間長了,樓裏的人都對她很有意見。
鄰裏之間是平等的,沒有誰服從誰的關係,既不能因為人多勢眾就橫行霸道,也不能因為職位高就仗勢欺人。在單位可能有上下級關係,在鄰裏之間卻沒有上下級。
問及隱私別搭茬
有一家住著一位三十五六尚未婚配的女士,鄰居經常向別人詢問:“你家隔壁的閨女還沒出嫁呢?有對象了嗎?是不是有什麼毛病啊?要不老姑娘變獨了?”過了一陣,看還沒動靜,她會接著問:“聽說樓上的以前離過婚,是不是受了刺激不願意找對象了?她媽特著急吧?”每次這位“熱心”鄰居發問時,大家都很尷尬。
鄰裏之間切忌相互打聽隱私,更不能搬弄是非。自己不要去問鄰居的工作單位、收入、婚姻狀況,尤其不要對鄰居的這些事說長道短。如果遇到喜歡說三道四的人,要予以勸告,委婉提醒對方不要議論這些事。對於有些鄰居惡意中傷、詆毀鄰居名譽的事,則要態度鮮明給予嚴肅製止。
兩口子吵架別去評理
一對夫妻經常吵架,鄰居李大姐平常與這對夫妻關係很好,聽到雙方吵得沒完沒了,於是上門去勸架。她一開口就批評吵架的妻子:“大哥每天在外辛辛苦苦掙錢,不抽煙不喝酒的,你還不滿足,天天跟大哥吵什麼呀,把家務事做好就行了。”沒勸幾句,吵架的妻子轉而和這位鄰居吵上了:“你是不是看上他了,這麼向著他?”
有些鄰裏關係處得好的,大家來往密切,甚至不分你我,有什麼事都互相幫助,但關係再親密,也不要幹涉人家的家務事。鄰居夫妻吵架,無論哪方有理,勸架的都不要去評理,隻能勸說,講些道理。切不能站在一方立場上幫助他或她和另一方爭吵,尤其是幫助異性一方,那樣鄰裏關係很容易搞僵。
有理也別不饒人
樓上的鄰居在陽台上澆花時,常把水淋到樓下晾曬的衣服上。樓下的鄰居一看便破口大罵其“瞎了眼”,亂“撒尿”。鄰居也聽出對方是在故意罵自己,下回澆花時故意往樓下倒水,聽見罵聲也跟著罵,兩家的關係一天比一天緊張。
鄰裏發生矛盾,即便自己完全有理,也不能得理不讓人。鄰居家的有些做法確實影響到了自家利益,也不應該怒火中燒,指桑罵槐,沒完沒了。要心平氣和地給鄰居講清自己的意見,聽聽對方的想法,給鄰居一個考慮和改正的時間。切不可自恃有理,就逼人太甚,以致矛盾激化,有理變成了無理。
主動示好打破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