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回 假紀律浙民遭劫 真變化盧督下台(3 / 3)

最奇怪的,那楊化昭本屬千生萬死,奔到浙江,來投盧氏的,到了這時,竟也有些抗命起來。盧氏本是忠厚長者,並不曾知他們都已懷了二心,所以還在希望奪回鬆江,他一麵連電催促廣東的孫中山,奉天的張作霖,趕緊實行討曹,使直係不能專對東南,一麵派臧致平反攻鬆江,何豐林向莘莊進攻。又因黃渡方麵戰事,現在停頓之中,莘莊的形勢吃緊,便令陳樂山部開到莘莊助戰,不料樂山實行抗命起來。武人之不足靠也如此,一歎。盧永祥見一個忠心耿耿的陳樂山,忽然變了樣子,還不曉是何緣故,十分詫異。當下想了一個方法,在龍華總司令部,召集各重要軍官,開軍事會議,決定戰守的方針,何豐林、臧致平、陳樂山、朱聲廣、盧所部第十師之旅長。楊化昭、夏兆麟等一幹重要軍官,莫不到席。盧永祥報告戰情畢,便征求各人對於戰局的意見。臧致平先發言道:“我軍現在尚有四萬餘人,集中兵力,來防守上海附近的地方,無論如何,總不至失敗。再則子彈方麵,兵工廠中現在日夜趕造,決不致有缺少之慮。三則現在孫中山先生已聯合唐繼堯等,預備北伐,奉方張雨亭,也已向直隸動員,直係內失人心,外迫強敵,決不能持久。我軍隻要堅持到底,不出兩三個月,直係內部,必然會發生內變,直係未發生內變,自己內部倒已發生內變,事之難料也如此。那時不但浙江可複,便是江蘇也在我們掌握之中了。”惜陳樂山、楊化昭諸人不能從其計,否則東南半壁,何至落孫氏之手,以致累起戰事哉?何豐林聽了這話,也立起道:“剛才臧司令所說的話,確是深明大局之談,我們想到臧司令以數千之眾,困守廈門,抗五路數萬之眾,竟能夠維持到一年多之久,他的見識經驗,必然在我們之上,因此兄弟主張遵照他所說的辦法,堅持到底,諸位以為如何?”陳樂山、楊化昭、朱聲廣、夏兆麟俱各默然無語。盧永祥見他們不開口,便又問道:“諸位不說,大概是沒有疑義了。”一句話還不曾完,陳樂山突然起立道:“堅持到底不打緊,隻不知道可要作戰?”也作假糊塗嗎?盧永祥詫異道:“你說什麼話?堅持到底,當然是要作戰,不作戰,如何能堅持?”陳樂山道:“既要作戰,不知派誰去?”臧致平插口道:“這何須問得,當然還是我們去,難道教老百姓去不成?”陳樂山冷笑道:“你去,我是不去。”盧永祥、何豐林一齊變色道:“樂山兄,你如何說這話?”陳樂山道:“我的兵也打完了。兵是你的嗎?怎麼去得?老實說一句,諸位也不要動氣,現在這戰局,莫要說堅持到底,恐怕要堅持一日也難了。與其死戰而多死些官兵,何如老實少戰幾次,可以多保全幾條賤命呢。”也有他的理由。夏兆麟也跟著起立說道:“奉天軍隊雖已出動,但是決不是直係的對手,這是誰都看得出來的。至西南方麵,更是不濟,天天嚷北伐,連個東江的陳炯明也打他不敗,還想他們勞師千裏的助我作戰麼?以我之見,也是不戰為上。”楊化昭、朱聲廣也一齊附和,讚成不戰。臧致平再三解釋,眾人都不肯聽。盧永祥冷笑一聲道:“不論主戰主和,都是一個辦法,我也沒什麼成見,請諸位暫時各回防地,我隻要對得住國家人民,對得住諸位就完了。”

眾人散去以後,臧致平和何豐林都還不曾走。盧永祥見他們兩人的神色也很頹喪,因笑道:“你兩位有心事嗎?其實這種事也很尋常,大不了我們即刻走路而已。”何豐林歎了一口氣道:“還有什麼話?這時除卻走之一法,也沒別的計劃了。”臧致平默然。盧永祥道:“怎麼?兄還不曾決定宗旨嗎?我是已很堅決了。無論兩位的主張怎樣,我決意走了。”說著,便命人請秘書草下野通電。臧致平忙道:“我們三人去則同去,留則同留,哪裏有讓你獨自下野之理?光是我們在這裏,還有什麼辦法嗎?”盧永祥道:“那更好了。”說著,又想了一想道:“那朱聲廣不知為什麼,也變起心來?”臧致平道:“我是早已聽說,小徐現在上海,很想利用我們隊伍,出來活動一下,他們大概受了徐樹錚的運動要擁護他做領袖呢。不然,樂山等對直係又無好感,何以態度決裂得恁快呢?”此是補筆兼伏筆。安知尚有枕邊告狀一幕趣劇呢?盧永祥笑了一笑,更不下什麼斷語。不一會,秘書把通電稿送來,盧永祥便和何、臧兩人蓋章拍發,三人便同時下野,假道日本,同到奉天去了。正是:

人情變化渾難測,昨日今朝大不同。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謀及婦人宜其死,千古奉為至言。陳樂山追隨盧氏,耿耿忠心,可貫金石,方其劫夏超於車中,慷慨奮發,何其忠且勇也?逮王賓案作,愛妾陳詞,轉瞬而態度遂變。雖不至於殺身,而人格喪失,名譽掃地,亦不可謂非愛妾之賜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