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破譯”肢體語言(2 / 2)

把手放在腦袋後邊,說明有意辯論。

用手拍腦袋,往往是一種自責的信號。

用手在耳朵部位搔癢癢或輕揉耳朵,說明已不想再聽對方說下去。

用手輕輕撫摸下巴,說明在考慮做決定。

用手指輕輕觸摸脖子,說明對對方說的持懷疑或不同意態度。

用手擋住嘴或稍稍觸及嘴唇或鼻子,說明想隱藏內心的真實想法。

用手托腮,直指頂住太陽穴,可能是在仔細斟酌對方說的話,也可能是覺得無聊,想放鬆放鬆。

用手指或鉛筆敲打桌麵,或在紙上亂塗亂畫敲擊桌子,說明對對方的話題不感興趣,不讚同或感到無聊和不耐煩。

用手仔細清除衣服上看不見的塵土,說明在心裏不同意對方說的,但因某種原因不說出來。

將雙手互搓,可分為兩種:搓手速度很快,證明對這件事比較有把握;如果搓手速度比較慢,證明對這件事沒有多大的把握。

將雙手外攤,雙肩微聳,表示無可奈何之意。

雙手握拳,是小心謹慎,情緒有些不佳的表現,但也可能是一種挑畔的表現。

兩手手指並攏放置於胸脯的前上方呈尖塔狀,表明充滿信心。

手與手重疊放在胸腹部的位置,是謙遜、矜持或略帶不安心情的反映。

兩手橫叉腰間,表示胸有成竹,對自己麵臨的境況已做好精神上或行動上的準備,同時也表現出以勢壓人的優勢感和支配欲。

手臂交叉放在胸前,有時是因為覺得很冷,有時是因為過分地緊張或害羞,但也可以理解為“你所說的事情對我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威脅,使我拒絕再繼續聽下去”。

叉開腿站著,說明不自信,緊張而不自然。人們在一個陌生而不舒適的場合多半愛這麼站。

收緊腳踝站著,說明處於憤怒中,很想發火,正在千方百計地控製自己。

搖動足部,或用腳尖拍打地板,或抖動腿部,都是情緒不穩定或焦躁、不耐煩的表現。

4.腰腹部的動作語言

腰腹部位於人體的中央部位,其動作帶有極為豐富的含義:

彎腰鞠躬,表示謙遜或尊敬之意。再者,心理上自覺不如對方,甚至懼怕對方時,就會不自覺地采取彎腰的姿勢。

腰板挺直,頸部和背部保持直線狀態,則說明情緒高昂,充滿自信,自製力較強。

相反,雙肩無力地下垂,凹胸突背,腰部下塌,則反映出疲倦、憂鬱、消極、被動、失望等消極的情緒。

凸出腹部,表現出自信與滿足感;抱腹蜷縮,則表現出不安、消沉、沮喪等情緒支配下的防衛心理。

解開上衣鈕扣而露出腹部,表示胸有成竹,或對對方不存戒備之心。

腹部起伏不定,表現出興奮或憤怒;極度起伏,意味著即將爆發的興奮與激動狀態而導致呼吸的困難。

輕拍自己的腹部,表示自己有風度、雅量,同時也反映出經過一番較量之後的得意心情。

重新係一下皮帶,是在無意識中振作精神,迎接挑戰的信號。反之,放鬆皮帶則反映出放棄努力以及鬥誌開始鬆懈,有時也意味著緊張氣氛中的暫時放鬆。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由於任何一種肢體語言都可能有多種意味,因此,在“破譯”他人的肢體語言時不能孤立地,而應綜合地去理解,才能夠較為真實地洞悉別人的真實意圖和內心世界。

“不管一個人如何舌綻蓮花,他的身體不會說謊”。的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肢體語言傳達的信息往往比口頭語言更加精確。所以,不要隻聽別人說了些什麼,更要緊的是要學會“破譯”別人的肢體語言,才能夠較為真實地洞悉別人的真實意圖和內心世界,也才能夠巧妙回應,打動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