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破譯”別人的肢體語言嗎?
如果你一聽完這個問題,就立刻爽快地回答:“當然會啊!”同時將目光移開,眼珠子左右飄浮,並且不自然地改變了坐姿,又用手揉了揉鼻頭,那麼,你覺得我該如何解讀你真正的心思呢?
嗯,想必這會兒你應能理解,為何心理專家認為肢體語言往往比口語溝通內容更具可信度。換句話說,一個人要偽裝語言符號容易,但偽裝身體符號就困難多了。
正因為此,早在查爾斯·達爾文開始研究肢體語言之前,1872年他就曾寫過一篇題為《人和動物情感表達》的文章。他認為能讀懂肢體語言無論對學習和工作都很有用。
溝通學者的研究也發現,人們在溝通時,有7%的效果來自於說話之內容,38%取決於聲音(音量、音調、韻腳等),而有55%取決於肢體語言(麵部表情、身體姿勢等)。而且因為肢體語言通常是一個人下意識的舉動,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騙性。
的確,不管一個人如何舌綻蓮花,他的身體不會說謊。所以,在解讀他人心意的時候,不要隻聽對方說了些什麼,更要緊的是應有意識地觀察對方的肢體語言,才能夠較為真實地洞悉其內心,也才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使雙方的溝通順利地往下進行。
1.眉目的動作語言
“眉目可傳情”,眉毛的抖落或上揚、眼皮的張開或眯起、瞳孔的擴大和縮小都能流露出奇妙複雜的眉目語。
眉毛上揚,瞳孔放大,眼睛很有神,表示驚恐或驚喜時,即人們所謂的“喜上眉梢”。
眉角下拉或倒豎,眼睛圓瞪,表示憤怒、不滿,即通常所說的“劍眉倒豎”、“杏眼圓瞪”。
眉頭皺起,目光專注,表示不悅、不讚成或者是表示關注、思索。
眉毛迅速地上下跳動,眼睛也連續眨動,這是情緒興奮激動,對某事物感興趣的表現,有時也被視為不誠實、不敢正眼直視的表現。
2.嘴巴的動作語言
嘴巴是說話的工具,也是攝取食物和呼吸的器官之一,它的吃、咬、吮、舐等多種動作形式,決定了它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往往反映出人的心理狀態。
緊緊地抿住嘴唇,往往表現出意誌堅決。如果緊抿嘴唇,且避免接觸他人的目光,可能表明他心中有某種秘密,此時不想透露。
嘴唇常不自覺地張著,呈現出倦怠疏懶的模樣,說明他可能對自己,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感到厭煩。
撅起嘴,是不滿意和準備攻擊對方的表示。
嘴角稍稍向後拉或向上拉,是注意傾聽對方談話的表現。
咬嘴唇,是一種自我懲罰的動作,有時也表示自我解嘲和內疚的心情。
嘴角下拉是不滿和固執的表現。
與嘴的動作緊密相關的是吸煙的姿勢。在日常生活中,吸煙的姿勢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它往往不自覺地流露出一個人的心理和情緒狀態。
將煙朝上吐,往往是積極、自信的表現,此時吸煙者的身體上部分姿勢必然是昂首挺胸的。而將煙朝下吐,是情緒消極,意誌消沉,有疑慮的表現。
煙從嘴角緩緩吐出,給人一種消極而詭秘的感覺,一般反映出吸煙者此時的心境與思維比較曲折回蕩,力求從紛亂的思緒中清理出一條令人意想不到的道路來。
斜仰著頭,煙從鼻孔吐出,表現出一種自信、優越感以及悠閑自得的心情。
不停地磕煙灰,表明吸煙者內心有矛盾衝突或焦躁不安。
讓煙燃著而很少抽,表示吸煙者在緊張思考或等待緊張情緒的平息。
沒抽幾口就把煙掐滅,表明吸煙者想盡快結束談話或已下定決心。
3.四肢的動作語言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通過對四肢的動作分析,我們可以判斷出對方的心理活動或心理狀態,也可以借此把自己的意思傳達給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