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邁上心靈強大的旅程(1)(3 / 3)

惠大學畢業後進了一家剛起步不久的展覽公司,該公司在一所著名的辦公樓裏,依照目前的說法,惠也算是一個白領了。在這家公司裏,惠做得很辛苦,經常不計報酬地加班,她終於脫穎而出,工作剛剛一年,榮升為項目主管。

惠遠在日本的男友決定回國發展並且和惠結婚,惠等了5年終於修成正果,眾人都為惠高興:婚姻美滿,事業順利。婚後惠懷孕了,還是雙胞胎,醫生囑咐她靜養保胎,然而這在工作超繁、壓力超強的展覽公司裏是不能做到的。

惠的丈夫猶豫了:“你還很年輕,事業剛剛起步,孩子我們以後還是可以有的。”

惠說:“不,這是最好的禮物,我能擁有孩子,就是最大的幸福。”

惠辭去了工作,獲得了兩個可愛的兒子。後來,惠在一家公司裏做協調員的工作,因為停職兩年,惠還要從頭做起。

她以前供職的展覽公司一躍成為著名跨國展覽公司,舉辦了國際廣告展會,從前的同事也全部升為項目經理,職位、薪金要比惠高許多,而惠依舊快樂地工作著、生活著。

不久,在新的公司裏,她終於以工作業績博得了上司青睞,家庭也依然和睦。

惠是一個有個性、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勤懇、認真。她沒有被世俗的觀念以及急功近利的浮躁所俘獲,而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堅持自我,她的內心一定充滿快樂,因為她在按自己的方式享受生活。

擺脫浮躁的心態,認真對待每件事

從前,有個年輕人想學武術。於是,他就找到一位當時武術界最有名的拳師拜師學藝。師父把一套拳法傳授於他,並叮囑他要刻苦練習。一天,年輕人問師父:“我照這樣學習,需要多久才能夠成功?”師父說:“一年。”年輕人又問:“我晚上晚些睡覺來練習,需要多久才能夠成功?”師父回答:“10年。”年輕人吃了一驚,繼續問道:“如果我白天黑夜都用來練拳,吃飯走路也想著練拳,又需要多久才能成功呢?”師父微微一笑,說:“那你今生與武術無緣了。”

年輕人練拳急於求成,反而延緩了成功的步伐,這就是浮躁的後果。清人王永杉在《圍爐夜話》裏說:無論做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無論習何等業,總不可有粗浮氣。意思就是說,不管做什麼樣的人,窮人或富人,官員或平頭百姓,都不可有勢利氣,不折屈自己的人品去趨炎附勢。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唱戲還是經商,務農還是做工,都不可有粗浮心,就是不可有急於求成、馬馬虎虎、浮躁不踏實的心態。

王強是一個公司的小職員,他曾這樣訴說自己的苦悶:“我這一兩年一直心神不定,老想出去闖蕩一番,總覺得在我們那個破單位待著憋悶得慌。看著別人房子、車子、票子都有了,心裏慌啊!以前也做過幾筆買賣,都是賠多賺少,我去摸獎,一心想摸成個暴發戶,可結果花了幾千元連個聲響都沒聽著就沒有影了。後來又跳了幾家單位,不是這個單位離家太遠,就是那個單位專業不對口,再就是待遇不好,反正找個合適的工作太難啊!天天如無頭蒼蠅一般。不管怎麼說,我心裏就是不踏實,悶得慌。”

王強的例子並不是個別現象,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人做事缺少恒心,總想投機取巧,對自己的前途毫無信心,心神不寧,焦躁不安,做事之前缺乏必要的思考和認真。

《書摘》雜誌曾刊登過一篇文章,題為《風格與耐性》。文章說,這種浮躁的風氣表明“我們越來越缺乏耐性了”。而“一個人沒有耐性就是一個不健康的人,一個民族缺乏了耐性就是一個不健康的民族。我們與其天天呼喚著產品質量,莫不如好好呼喚一下耐性。金錢正在大口大口地吞噬著我們的耐性,把我們搞得無比浮躁。這的確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