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點品味生活的時間
日常生活當中,沒見過一個超高速運轉的車會停得住;沒見過一個繃得過緊的琴弦不易斷;沒見過一個發條永遠上得十足的表會走得久;也沒見過一個心情日夜緊張的人不易生病。
最近看了一個小故事:一位華人在美國奮鬥了很多年,經過艱苦的打拚,終於用自己的血汗錢買了一幢豪宅,可他沒有時間打理,就雇了一名傭人,而他仍舊每天早出晚歸拚命工作賺錢,傭人住在他的豪宅裏,每天享受著美食,在花園裏散步,在他的健身房裏鍛煉,在他的遊泳池裏遊泳,他在拚命賺錢,傭人替他享受勞動成果。
這個小故事給人很大啟迪和思考,尤其是人到中年,就像爬山到了半山腰,該回過頭來回望一下我們走過的路了,生活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們該怎樣去生活?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成功、快樂的人生,秘密就在於你有沒有給自己時間。我們常說生活是一門藝術,而藝術是講究創造與欣賞的,它需要你花時間和心思在其中。生活應該是精致而美麗的,它充滿樂趣和美好的體驗。
講求速度的現代人被時間的巨輪追趕得喘不過氣來,但同時又認定忙碌才能帶來充實的人生。因此不敢怠慢每一分每一秒鍾,忙工作忙賺錢,連度假也是爭分奪秒,生命的樂趣就在一連串的趕、追、跑中被自己無情地剝奪了。
耶穌說:“人不能隻靠麵包過活,你的心靈需要比麵包更有營養的東西。”不要成為生活的奴隸,填飽肚子之餘,別忘了心靈也需要營養。人不能隻靠麵包生活,你的心靈需要比麵包更有營養的東西。問問你自己,你有多久沒有唱歌,沒有到大自然中走一走了?你總是說,我很忙啊,有那麼多工作要做,我還要養家,掙錢……是啊,現代人的壓力太大了,以至於我們每天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
其實,每天忙忙碌碌工作的人,並不見得就不能輕鬆。關鍵是要在忙中求閑,苦中見樂,緊張中求輕鬆。隻要你學會享受生活,學會體驗生活的快樂,世間一切皆美好。
不妨問問自己:你可曾凝視花朵的墜落?你可曾注意過在秋千上嬉戲的小孩?你可曾聆聽細雨落地飛濺的聲音?你可曾追逐過飛來飛去的蝴蝶?你可曾凝視著“落日漸黃昏”?你是否每天忙忙碌碌,慌慌張張,當你的朋友問聲“你好嗎”,他們是否聽到了回答?當忙碌了一天後,你是否躺在床上還想著明天的種種瑣事呢?你是否曾因無暇聯係而使一段珍貴的友誼無奈凋零?
當你匆匆往某處趕時,你就錯過了在路上的樂趣;你最好慢下來步子不要這麼快,因為時光短暫,生命之樂不會持久。
當你生活中滿是焦慮和急促時,日子便像未開封的禮物,就這樣被你丟掉……生活不是速度的競賽,讓我們放慢生活的舞步,在曲終人散前,仔細聆聽——這生命之樂。
給自己一點品味生命的時間,在音樂、藝術、文學和大自然的世界裏鬆懈緊張的情緒,保持一顆鮮活的心,別拿忙碌當借口,多聽多看多關懷生命,即使是陰霾的雨天,也會出現歡樂的歌聲。
忙裏偷閑,抬頭望望天
現代社會,在人們強烈的生存意識之下,悠閑與慢,幾乎已經被當作是負麵的價值了。
“人就該趁著年輕多忙多掙錢,年紀大了再談享受。”這樣的論調似乎既正統又現實,演繹到極致的就是演員薑文,出了名的廣告詞——“得胃病,光榮!”你覺得呢?
忙,整天就是一個忙,哪裏知道偷閑的快樂?古人雲:“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人生也應該有張有弛,也應該忙中有閑。人生就像條弦,太鬆了,彈不出優美的樂曲;太緊了,容易斷,隻有鬆緊合適,才能奏出舒緩優雅的樂章。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悠閑與工作並不矛盾,處理好二者的關係,最重要的是能拿得起,放得下。工作時就全身心投入,高效運轉,放鬆時就放鬆,把工作完全放在一邊,不要總是牽腸掛肚,去釣魚、去登山、去觀海,想幹啥就幹啥。工作休閑要搭配得當,不能忙時累個半死,閑時又閑得讓人受不了。可以隔三差五地安排一個小節目,比如雨中散步、周末郊遊、鴛鴦共浴等。適時地忙裏偷閑,可以讓人從煩躁、疲憊中及時擺脫,為了更好地工作而積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