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珂沒想到王正武,並未因自己的誇獎沾沾自喜,相反受寵不驚,就憑這份淡定,做個九卿應該沒什麼問題。
不過,冊封九卿之事,不能過於草率,待日後,考較考較再冊封也不遲。不過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不然有失公允。
理清思路後,贏珂認死理道:“王愛卿不必過謙,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這點孤還是知道的,來人。”
“王上,有何吩咐!”尖細的太監聲有出現了。
贏珂道:“賜座”。
王正武席地而坐,正對贏珂作揖敬謝道:“謝!王上!”
贏珂擺手道:“坐...王卿適才,攘外安內之策,你隻說其二法,其三為何?你且細細說來。”
“是”王正武道:“第三策乃是,國本之策,秦承周製,乃是太祖無奈之舉,此數百年間,表麵上,我大秦強盛無比,實則外強中幹。”
“宗族勢力抬頭,九卿門閥勢力,把持朝政,後宮幹政之事兒,是有發生,令行不止。”
“為今之計,唯有改製,才是根本。”
王正武說這麼多,對贏珂來講實屬廢話,他隻想知道解決之法:“王卿,你且說說,解決之法。”
王正武道:“解決之法,至上而下。”
贏珂道:“如何至上而下?”
王正武道:“先中央,後地方,改兵製、集稅收、提寒門......”
之後,王正武便將改革之法,細細的告之於贏珂,贏珂采納王正武的意見,並提拔王正武為相,改革弊製,變法革新。
周曆9959年,秦國完成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變法,使得秦國國富民強、兵強馬壯。人們把此次變法稱之為——“產閣之議”。
次年也就是9960年,贏珂薨,王子政即位,即前文提及的贏政。然王正武做為變法製定、參與者,和贏政亦師亦友,托孤之臣,遷右相。
贏政登基即位,月餘,便差人招來王正武,謂之曰:“孤認為一統炎黃,時機已成熟,老師以為然否?”
“然”王正武道:“王上,目下,我大秦國富兵強,一統炎黃,乃國民所望,無不枕戈待旦。”
既然老師都如此說,想來萬事具備隻欠東風了,贏政便道:“老師,目下,中原宋楚兩國,西南大元,依你看來,我大秦該如何攻略?”
王正武對自己這個帝王學生,能如此觀察入微,頗為滿意,不時點頭,先王,臣正武想你道喜啦!政兒將來成就非凡...想罷便道:“王上,臣之策,乃是,先易後難。”
贏政道:“如何先易後難,老師你具體說說。”
王正武道:“是!王上,炎黃眼下格局便是,東南的宋國最弱,君主昏聵,內鬥不止,楚國和宋國無異。”
“西南大元才是,我秦國心腹大患,若想一統炎黃,必須先解決宋楚兩國,最後才是大元。”
“宋楚兩國,並非表明,那樣和平,實則爭鬥不止,主要還是土地之爭,我們可以派人,分至宋楚兩國,引誘之,讓其鷸蚌相爭,待雙方精疲力竭之時,我們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之。”
“秒!秒!好!”贏政聽完後不覺茅塞頓開,直稱好,不過問題又來了——“大元”,便問道:“老師,你說得很對,但我們忘記了,一個重要點,大元,俗話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