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剛慢條斯理、胸有成竹地坐下,放下文件夾子,尼克鬆已經從連接總統橢圓形辦公室的那個門走進來。總統的氣色顯得格外好。
周恩來妙答嬉皮士,越大洋母親贈玫瑰
駐北京的絕大多數西方外交官都期望著能夠見一見這個久負盛名、魅力迷人的總理。可是,他們來到北京好些年了,都還未能實現這個願望。隻有個別人因為特殊的背景而獲得周恩來的接見,例如法國駐華大使艾蒂安·馬納克。4月14日,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親自接見了美國乒乓球隊的全體成員與隨團記者。這真使駐京的西方外交官們羨慕死了。為此,連在京的加拿大、英國、哥倫比亞、尼日利亞四國乒乓球代表團成員也一塊同時獲得接見。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借用中國一句老成語,這叫“陪太子讀書”。
這天下午二點半,周恩來麵帶微笑地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會見乒乓球代表團。隨團采訪的美聯社駐東京記者羅德裏克在周恩來來到美國代表團坐席跟前時,想了一個花招,以一種彎膝半蹲的姿勢,有意識引起周恩來注意。羅德裏克曾在40年代訪問延安時,見過周恩來。
周恩來素以有驚人的記憶力著稱,他馬上認出了羅德裏克,走過去首先跟羅德裏克握手:“這不是羅德裏克先生麼?我們好久沒見麵了。”
兩人緊緊地握手。56歲的羅德裏克因為周恩來相隔多年了還認得出自己,十分感動,緊握著周總理的手直搖。周總理盯著他:“我記得你在1946年訪問延安時,還是個青年。”
“我在富麗輝煌的大會堂見到總理,想起在延安窯洞裏、在油燈下跟總理促膝夜談,感慨萬千。你們偉大的國家偉大的革命前進了。”
“你是曆史的見證人喲。”
周恩來與美國代表團成員一一握手後,坐在斯廷霍文團長旁邊的沙發上,作了講話:“你們作為前來中華人民共和國訪問的第一個美國代表團,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盡管中國和美國目前還沒有外交關係,我相信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將會得到兩國大多數人民的讚成與支持。”
美國代表團的成員們熱烈地鼓掌。美國乒乓球代表團確實是被當作前來打開中美友好關係之門的外交使節而得到特別接待與隆重歡迎的。
有關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的所有具體安排,都在周恩來直接掌握之中。其中比較重要的安排與做法,都由周恩來向毛澤東作了彙報。
有關美國代表團在華活動的消息發布,《人民日報》的版麵安排,《參考消息》的報道篇幅,都由周恩來掌握。甚至連美國客人下榻的賓館,用餐的方式,周恩來也親自過問。
旅遊、比賽、看戲,所有的日程也都是周恩來最後決定的。中國的國寶博物館故宮,在“文化大革命”中關閉了幾年。周恩來這次批示:“故宮可在14日開放參觀。”重新開放的故宮,首先接待美國客人。周恩來十分關注比賽,再次談到:“我們都勝不好,要讓他們贏一點,還要教他們。”連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擬好的中美乒乓球友誼比賽的實況轉播稿,周恩來也親自過目,加以修改。
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實際上獲得的,是打開中美友好之門的外交特使的禮遇。他們這幾天的切身感受當然更使掌聲特別熱烈。
周恩來問大家:“你們住的怎麼樣?習慣中國菜的口味麼?還有沒有什麼問題要提?”科恩倏地站了起來,他穿了件西裝,沒打領帶,仍是長發披肩。科恩略為欠欠身子,大聲地說:“總理先生,我想知道您對美國嬉皮士的看法。”
斯廷霍文事前叮囑過這個格外活躍的科恩,要科恩不要隨便拿問題打擾周總理。這時,斯廷霍文焦急地朝科恩打手勢,仍阻擋不住。
大廳裏靜靜的。人們都關心地望著周恩來。
周恩來客氣地微笑著打量了科恩一眼,瞄了瞄那蓬鬆飄垂的長發,說:“看樣子,你也是個嬉皮士口羅。”
周恩來繼而把眼光轉向大家:“世界的青年們對現狀不滿,正在尋求真理。在思想發生變化的過程中,在這種變化成型以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事物。這些變化也會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是可以容許的。我們年輕的時候,也曾經為尋求真理嚐試過各種各樣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