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毛澤東談笑試晴雨!“聯合艦隊”遭覆滅(5)(3 / 3)

一、關於這次“人大”國家主席的問題,林彪同誌仍然建議由毛主席兼任。這樣做對黨內、黨外、國內、國外人民的心理狀態適合。否則,不適合人民的心理狀態。

二、關於副主席問題,林彪同誌認為可設可不設,可多設可少設,關係都不大。

三、林彪同誌認為,他自己不宜擔任副主席的職務。

林彪這三條意見,第一條是假話,第三條是真話,第二條是無所謂的話,他確實是不願“擔任副主席”了!

就在中央政治局接到林彪電話的翌日,毛澤東對此作了批示:

“我不再作此事,此議不妥。”

毛澤東毫不含糊地否定了林彪的意見!

4月下旬,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借用《三國演義》中的典故,告誡林彪:“孫權勸曹操當皇帝。曹操說,孫權是要把他放在爐火上烤。我勸你們不要把我當曹操,你們也不要做孫權。”

毛澤東談笑風生,而他的笑聲中飽含著尖刻的諷喻。

林彪仍一意孤行。據吳法憲在1971年10月21日親筆交代:

(一)1970年4月中旬和下旬,主席兩次告誡林彪不要再提國家主席之後,5月中旬有一次我見林彪時,我問他對憲法修改有什麼意見,他說:他主張要設國家主席,不設國家主席,國家沒有一個頭,名不正言不順。林彪要我和李作鵬在憲法工作小組會上,提出寫上國家主席一章。

(二)1970年7月,葉群曾向我當麵說過:如果不設國家主席,林彪怎麼辦,往哪裏擺?

(三)1970年8月初,葉群打電話對我說:林彪的意見還是要堅持設國家主席,你們應在憲法工作小組提議寫上這一章。

陳伯達堅決站在林彪一邊,成為林彪的“親密戰友”。1970年5月14日,葉群和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同遊長城。回來後,葉群賦詩一首,內中有句“相將奮起衛紅旗”。據葉群自雲:“相,陳伯達;將,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紅旗,林副主席。”這麼一來,陳伯達成了林彪之“相”。

火急查找論“天才”語錄

霧鎖群嶂,雲漫眾峰。廬山,浮雲遮望眼,難識真麵目。

匆匆11載,彈指一揮間。1970年8月20日,陳伯達從北京飛抵江西九江機場,又從那裏上廬山,不勝感慨,11年前,在那次廬山會議——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他先是跟彭德懷站在一起,然後隨機應變,倒打一耙,化險為夷。眼下,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即將在廬山召開,故地重遊,11年前的餘驚不時襲上陳伯達心頭。

這次會議,按照事先通知的議程,共三項:討論修改憲法問題;國民經濟計劃問題;戰備問題。

成串的小轎車沿著盤山公路上行。155名中共中央委員、100名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帶著秘書、工作人員,雲集廬山。

中央委員們當然知道上廬山幹什麼。在工作人員之中,也有毫無所知的。

筆者曾訪問過當年的中央政治研究室秘書史敬棠。據他回憶,陳伯達秘書王保春打電話來,要他準備出發,到哪裏去、幹什麼,一概不知。

史敬棠在50年代,曾幫助陳伯達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在陳伯達那裏工作過,後來,他調到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當秘書,而研究室的主任便是陳伯達。

史敬棠接到緊急通知,趕往中共中央辦公廳,那裏的工作人員把他送到機場。這時,他仍不知飛往哪裏。

上了大飛機,看見機艙裏坐著朱老總和董必武,史敬棠這才意識此行非同小可,更不敢隨便打聽。

大飛機離開北京之後,飛了好久,在一個機場著陸。這時,乘客改乘幾架小飛機。越過一條大江(長江),降落在一個不大的機場上(九江機場,當時還不能起降大型飛機)。

換坐小轎車,直至上山時,史敬棠才明白到了廬山。

在廬山,史敬棠得到通知:“是伯達同誌要你來。他住在半山。有事,會議秘書找你。”

另外,中共中央辦公廳還告訴他:“你在你住的地方休息,看書。沒有電話找你,不要外出。不要到處走。”

沒多久陳伯達來電話,交給史敬棠一個奇特而緊急的任務:“馬上查找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論天才的語錄。查到越多越好!”

史敬棠毫無思想準備。倘若他事先知道上廬山是完成這個“任務”,他必定會從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帶一整套馬、恩、列、斯全集來。

他身邊除了紅色的《毛主席語錄》,沒有別的書。去附近的九江或者南昌圖書館去查吧,上了山就不準下山。

他寄希望於廬山圖書館。跑到那裏一看,那是一個小型的圖書館,藏書不多,史敬棠把那裏所有的馬、恩、列、斯著作全抱了回來,在住處查找。查到一條,就用紙條夾好,再用鉛筆在書上畫好記號。

借來的書很有限。史敬棠隻得掛長途電話給北京,請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同事幫助查找有關“天才”的語靈,通過電話一條條傳上山。怕電話中會念錯,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還把查到的語錄密封,直送中共中央辦公廳,托飛往廬山的飛機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