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迎春堂現可疑腳印!陳伯達搬出中南海(15)(2 / 3)

他又舉了曆史上的王莽,這個人最喜歡改名字的了。他一當皇帝就把所有的官職統統改了,把全國的縣名統統改了,主席說,有點像紅衛兵把北京街道名稱全改了差不多。他改了後仍不記得,還是記老名字。王莽皇帝下詔書就困難了,改得連縣名都不知道了。把老名字寫在詔書裏麵,這樣,使公文來往非常麻煩。

主席還說:話劇這形式,中國可以用,外國也可以用,無產階級可以用,資產階級也可以用。我們也可以設想,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階級都可以用,無產階級可以用,資產階級也可以用。如果我們被推翻了,資產階級上台,他們也可以不改名字,還叫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不是無產階級專政,是資產階級專政。如蘇聯一樣,他都不改,還叫蘇聯共產黨,還叫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這個問題主要是看哪一個階級掌握政權,誰掌權,這是根本的問題,所以是不是我們還是穩當一點好,不要都改名了。

主席說,現在出了個問題,各省、市都想叫人民公社,與上海一樣,有的地方也叫了。最近主席反複在考慮這個問題。最初沒有那麼想,如這樣想下去,各省、市都叫人民公社,國務院叫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叫什麼?主席說,這樣就發生改變政體、國家體製問題、國號問題。是否要改為中華人民公社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席是否變成中華人民公社的主任或叫社長?出了這個問題,就發生外國承認不承認的問題。因為改變國號,外國的大使都作廢了,重新換大使,重新承認,主席說,我估計蘇聯是不會承認的,他不敢承認,因為承認了會給蘇聯帶來麻煩,怎麼中國出了個中華人民公社?資產階級國家可能承認。

還有一個問題,主席考慮如果都叫公社,那麼黨怎麼辦?黨放在哪裏呢?因為公社裏有黨員、非黨員,公社的委員裏有黨員和非黨員,那麼黨委放在哪裏呢?總得有個黨嘛!有個核心嘛!不管叫什麼,叫共產黨也好,叫社會民主黨也好,叫社會民主工黨也好,叫國民黨也好,叫一貫道也好,它總得有個黨,一貫道也是個黨,公社總要有個黨,公社不能代替黨,所以毛主席說,我看還是不要改名字吧!不要叫公社吧!還是按照老的辦法,還是要人民代表大會,還是選舉人民委員會。他說:這些名字改來改去,都是形式上的改變,不解決內容問題,現在建立的臨時權力機構是不是還叫革命委員會……

毛澤東的一席話,說得張春橋、姚文元啞口無言,緊張萬分。張、姚這一回搶頭功,狠狠跌了一跤。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上海人民公社”於1967年2月24日宣布改稱“上海市革命委員會”。

陳伯達這位“理論家”,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在理論上的重大失誤。

其實,倘若把康生1959年8月3日在廬山上寫給毛澤東的信重讀一遍,那就會發現,真正的“發明權”應當授予這位“大秀才”——他在那時候就已經提議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改為“中華人民公社”了:

恩格斯在論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時,曾提議不用“國家”一詞,而用德文古字“公團(Cemein wesen)”或用法文“公社”。可見“公社”一詞,並不等於“共產主義”(雖然外國文字很相同)。巴黎公社,廣州公社,都不是實行共產主義的社會製度。根據恩格斯的信,不僅我們的農業合作社,可叫做“人民公社”,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可以叫做“中華人民公社”。這不僅沒有違反馬列主義,而且是符合馬列主義的……

盡管陳伯達與康生之間齟齬不斷,但在極左方麵卻驚人地一致!

據王力回憶,毛澤東與張春橋、姚文元的談話,大約兩個多小時。這次重要的談話,照理應當讓陳伯達參加,因為張、姚是以“中央文革”的“調研員”的身份前往上海,回來“述職”之際,怎不請組長陳伯達來呢?何況,所談的又是關於“上海人民公社”的問題,張春橋是在打電話向陳伯達請示,征得同意後宣布成立的。

談話即將結束時,毛澤東問王力:“你跟他們講沒講找他們來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