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18)(3 / 3)

遼沈戰役紀念館珍藏著一件棉坎肩,它的主人就是陳雲這是一件極其普通的棉坎肩,那黃裏泛白的顏色,記錄著悠長歲月的風塵洗禮,至於它本來的顏色,人們幾乎辨認不出了。坎肩上補丁疊綴,布料不一,有心人曾仔細數過,各種大小補丁計有32塊。

從1946年到1984年,陳雲年年穿用它,整整度過了38個春秋。

那還是在1946年10月,陳雲在東北與蕭勁光一起指揮艱苦卓絕的四保臨江戰役。其時正值嚴冬,地處長白山麓的臨江城,冰封雪蓋,地凍天寒,氣溫一般在零下40多度。陳雲在一所簡陋的房舍裏辦公,批文閱電,籌劃指揮,晝夜操勞,虛弱的身體常因受寒染病。但當時戰事緊張,任務艱巨,即使臥病在床,陳雲也仍然堅持工作。同誌們看到這種狀況十分焦慮,都為陳雲的身體擔憂。當時擔任遼東軍區參謀長兼後勤部長的唐凱便特意找人縫製了這件棉坎肩,鹿皮作麵,內絮厚棉,送給陳雲。陳雲貼身穿上棉坎肩後,感冒發燒次數逐漸減小,保證了繁忙緊張的工作順利進行。從那以後,陳雲與棉坎肩結下了“不解之緣”,寒冬季節日日貼身,共同度過了南滿鬥爭的艱苦歲月。

全國解放以後,陳雲進入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主持全國的財政經濟工作。在“大躍進”以後,陳雲受排擠、“靠邊站”的風風雨雨中,這件補了又補的棉坎肩仍給他遮風擋雨。

1985年11月,遼沈戰役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專程赴京收集史料文物。在陳雲家裏,他的夫人於若木指著棉坎肩說:“這件棉坎肩,在南滿時首長(指陳雲同誌)一直穿用,磨破的地方就讓我補一補。解放後,首長還是舍不得換下來,還是年年穿,破了就讓我再補一補,一年又一年,不知縫補過多少次了。別人常勸首長換件新的,首長總是說:‘補一補還能穿嘛!’直到去年冬天(指1984年),棉坎肩已經破得不行了,孩子們開玩笑說,這件棉坎肩該進博物館了,首長才勉強同意換下來。”

結果,這件棉坎肩果然進了博物館。

陳雲有塊手表,陪伴他幾十年,他卻仍舍不得換掉。1982年4月的一天,在杭州休養的陳雲在夫人及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到風和日麗、楊柳青青的白堤、孤山散步。他們信步來到“蘇堤春曉”的碑亭前,夫人提議休息一會。於是大夥圍坐談笑。陳雲一邊談古論今,一麵慢悠悠地給他的手表上發條,百餘下仍未停手。當地一位陪同感到驚訝,悄聲問身旁的陳雲的秘書:“首長用的是什麼表?”秘書笑著說:“這塊表已經用了30來年了。前幾年上百來次發條,還能走24小時。現在要上一二百次,還走不了一晝夜,光是上發條都吃力哩!許多人建議他買塊新的,他卻說這表還能走,何必更新?今後實在不會走了,到時買塊懷表好了。”

眾人聽了正在發感慨,陳雲“霍”地一下站起身來,看了看上緊發條的表,說:“11點零5分了,回去吧!”大家不約而同地看了看自己的手表,全都啞然失笑了,說:“首長,你的表又比昨天快五分鍾了!”

陳雲自己的生活儉樸至極,他身後沒有積蓄,也沒有留下什麼財產,如果一定要計算遺產數額,隻有不到2萬元的稿費。他臨終前的月工資是1336元。各項目補貼約250元。每月上交所得稅31.05元。按照國家規定,他從5月份起就不發工資和補貼了,但可以領到10個月工資的撫恤金,共計13360元。這就是他一生的全部積蓄。

現在走進他的書房兼辦公室,仍是他生前的樣子。一麵牆上一排書櫃,裏麵有領袖著作、魯迅全集等。陳雲是建國後我黨高級領導人當中惟一見過魯迅的人,他一生敬重魯迅。對麵牆上的書櫃上均為木匣子,裏麵有擺放整齊的上百盤評彈磁帶。一桌一凳一對沙發,一個老式收錄機。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