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18)(2 / 3)

陳雲一生淡泊名利。他不止一次書寫這樣一個條幅:“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如山。”陳雲一生都非常謙虛,曆來不願意宣傳自己。早在1945年,他就這樣評說過“功勞”二字:第一,人民的力量;第二,黨的領導;第三,個人才智。這個次序不能顛倒了。

陳雲同誌早在紅軍長征之前就擔任了黨中央政治局常委,建國後又是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之一。但他一生謙虛謹慎,淡泊名利。1951年,蘇聯政府送給我國五輛“吉斯”牌高級防彈車,有關部門決定分配給中央的五位書記使用。一天,他發現自己的車被換成了“吉斯”車,堅決要求換回來。他說,我不能同毛主席、周總理、朱總司令和少奇同誌一樣。對於工資級別,他也是這個態度,供給製改為工資製時,有關部門把他們五位書記一律定為一級,報到他那裏後,他把自己改為了二級。他從不願參加各種可以不參加的接見活動和外事活動,不同意對他個人的各種宣傳。有關宣傳他的文章、書籍,隻要報到他那裏審閱,一律被他“槍斃”。

1994年11月,中央文獻研究室的負責同誌提出,1995年6月13日是陳雲同誌九十壽辰,是否再請示一下陳雲同誌,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和鄧小平等同誌的畫冊都已經出版了,他的那本畫冊也該出版了吧。陳雲的畫冊已經編好七八年了,因為他不同意出版,就一直壓在他的辦公室裏。工作人員向陳雲同誌報告了這件事,他還是猶豫,說不急嘛,等等再說。過了幾天,再去請示,勉強同意,說這次權力下放了,請中央文獻研究室定。大家很高興,馬上轉達了他的意見,編輯工作很快重新開展起來。第二天,陳雲又說,畫冊上的照片不要光有我一個人的,還要有毛主席、周總理、少奇同誌、朱老總、小平同誌他們,也要有群眾。當被告知畫冊都有,他才滿意地點點頭。

陳雲的後事,他自己早在50年代就交代過。1959年2月10日,他曾經專門給中央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前幾年有一次中央委員全體會議上自願簽名死後火葬,那一次我未出席會議,所以沒有簽字。我是讚成火葬的,特補此信,作為我的補簽字。”“同時我還讚成屍體解剖的,因為這無損於死者而有益於醫學。因此,如果我死後醫生覺得那些器官需要解剖來證實一下當時診斷醫療是否正確,請讓醫生解剖。”

1991年,中央作出了關於喪事從簡的決定,陳雲非常擁護,多次交代,他死後一定要照此辦理。

陳雲出生農家,苦水裏泡大,深知生存之艱辛。他一生平民意識極濃厚,生活簡樸,從不允許有絲毫奢華。

1949年5月,他進京後住在北長街。這條街上有個很小的理發店。剛進城時,陳雲每次都在這個理發店理發,後來被組織上發現了,不同意他這麼做,一定要請他到指定的地方去理發,但他堅持要在這個小店裏理發。弄得大家沒有辦法,最後隻有抬出組織決定來說服他。陳雲同誌最尊重組織決定,從那以後,他就在家裏讓警衛員理發。後來有人曾經好奇地問過他的女兒:警衛員都是農村來的小兵,他們會理發嗎?她的女兒說:不會就學吧!於是有人說,陳雲必定是對警衛戰士非常慈祥的人,否則,充當理發員的小戰士給他理發時手一定會發抖的。

陳雲家住在北長街71號(現58號),一住就是30年,房子從來沒有大修過。1976年唐山地震後,房子出現裂縫,還震飛了一塊磚,房管部門出於安全考慮,建議房子應該翻修了。但陳雲堅決不同意。他說,我的房子比四周老百姓的房子要好得多,為什麼要翻修?把這樣好的房子拆掉重建,老百姓會罵死你的。如果是為了防震,搞一點鋼架支撐一下就可以了。地震期沒有過去,他的女兒隻好帶著陳雲的姐姐到他的一個戰友家躲地震。當時,因為“文革”的影響,很多部長們的房子都已年久失修,破破爛爛,有關管理部門不得不進行修繕。但陳雲卻不願意國家為他花錢,他說,國家經濟還很困難,以後條件好了再說吧!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陳雲重新出任中央領導工作,身邊工作人員增加了,住房不夠用了,經有關部門再三建議,他才搬進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