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及地委、縣委、重要廠礦企業黨委和部隊的負責幹部共七千人,所以又稱七千人大會。
這次會議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在認識上前進了一步,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以來的經驗教訓,分析了工作中的主要缺點和錯誤,指出全黨當前的主要任務是調整。毛澤東在會上也強調要發揚民主集中製,對前幾年的工作失誤承擔了責任,使黨內政治生活麵貌有了改觀,初步使大家解放了思想,敢於直言。為調整方針的落實貫徹,為國民經濟走出嚴重困境打下了思想基礎。
在這次大會上,毛澤東好幾次請陳雲在大會上發言,陳雲說在作工業調查,還沒有調查完,現在還沒有把握來講話,謝絕了。
毛澤東在大會講話中還曾說,做經濟工作,他不如陳雲。第一次整理的毛澤東講話稿中還有些話,後來修改幾經改動,愈改愈少,改到最後這段話就全被刪掉了。但是這句畢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使陳雲受到了很大鼓舞。會後,毛澤東又提出,要開幾天出氣會,讓大家把意見都說出來。
2月8日,陳雲在參加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的省全體幹部會議上發言,明確地說,這幾年我們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種現象是非常危險的。在黨內不怕有人說錯話,就怕大家不說話。
陳雲對這次大會取得的思想認識上和黨內生產上的進步評價非常高。他說,這次大會取得了非常的勝利,不要估計低了。隻要有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條,堅持真理,改正錯誤,我們共產黨就將無敵於天下。
陳雲係統提出了正確認識問題的方法:全麵、比較、反複。全麵,就是要實事求是,弄清楚實際情況,根據研究所得的結果,拿出正確的決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最後討論作決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比較,就是把各種方案多方比較,同現行的辦法比較,同過去的方法比較,同外國的比較,等等。反複,就是比較了多種方案後,不要匆忙決定,最好過一段時間再看看。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索了解,陳雲對形勢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進一步探索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1962年七千人大會以後,財政部門向中央反映,發現當年財政有二三十億元的赤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劉少奇決定專門召開政治局會議進行討論。這個會是在中南海西樓開的,由劉少奇主持。這就是“文革”中受到猛烈攻擊的西樓會議。
在會上,陳雲把一段時間用於形勢的觀察和如何走困境的思考,作了詳細地闡述。在形勢的估計上,陳雲首先對廬山會議關於形勢已到穀底的認識,大膽地提出了公開的質疑,明確指出了當時經濟形勢麵臨的幾點困難。
當時麵臨的最大困難是農業減產,糧食不夠吃。陳雲對這個問題最重視。他說,我們是幹革命的,搞社會主義的,對於這個關係全國6億多人民的大事,關係整個社會主義建設的大事,是不能不關心的。
那時有的人為了維護“大躍進”的麵子,閉眼不看現實,還在強撐著說,有的鄉村,農民吃得好,雞鴨成群,等等。陳雲毫不客氣地批駁說,有這樣的鄉村,但這是極少數。全國大多數地區並不是如此,大多數農民糧食不夠吃。
在農業恢複的快慢上,也有不同的估計。陳雲明確地講,農業生產的一些基本條件,如土地、耕畜、肥料、農具、種子、水利、機械,以及今後幾年中工業支援農業的可能性等等,好的條件同不好的條件相抵,恐怕很難說目前的情況比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情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