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5)(3 / 3)

廬山會議,沒到會的陳雲成了議論的中心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在廬山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8月2日到8月16日召開八屆八中全會。這是一次波瀾頻起、風雲驟變的會議。陳雲因身體不好,沒有參加會議,但這次會議及其後果,與陳雲幾乎是息息相關的。

廬山會議前,雖然一直在糾左,但實際上隻是在具體方法上修修補補,始終未能涉及最根本的指導方針的問題。因此,糾左也是很不徹底的,效果有限。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農業,同時也是國民經濟最薄弱的環節。隨著比例失調的加劇,農業本來就已經不堪重負,再加上大煉鋼鐵、人民公社化、搞公共食堂、敞開肚皮吃飯、反瞞產、超購浮誇等等折騰破壞,農村的形勢已經極為嚴重。河南、湖北一些“大躍進”搞得起勁的地方,已經發生農民逃荒的情況。湖南平江一位紅軍時期殘廢的老戰士,在彭德懷去考察時,躲過生產隊幹部的視線,偷偷地遞給他一張紙條,上麵是這樣幾句話:

“穀撒地,黍葉枯,青壯煉鋼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過,請為人民鼓掌、歡呼!”

這實際上是人對“大躍進”盲幹冒進最深痛的控訴。彭德懷心裏感到了極大的震撼。

廬山會議前,人們對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可能視而不見,大家比較了“大躍進”以後和“大躍進”以前的局麵,不可能不對毛澤東領導經濟工作的方法有所議論,也就自然談及原來負責經濟工作的陳雲。

在去廬山開會的火車上,當時的《人民日報》社社長吳泠西曾在閑談中對李銳說,不久前在毛主席處談話,主席這樣談到:搞經濟,我們這些人恐怕是不行了;還說,去年是打了一次敗仗;又說,沉重心情5月後才開始好轉。毛澤東還談到政治家與書生問題:書生多端寡要,抓不住時機,不能當機立斷;1957年反右時,抓住盧鬱文講話,寫了《這是為什麼?》,使形勢急轉。李銳也記起田家英1958年同他的一次閑談,談到田有一次和譚震林一起在毛澤東處談話,毛澤東突然說起:“隻有陳雲能管經濟,我就不能管?”當時還拍了桌子。因此,在火車上,吳冷西、李銳和毛澤東的秘書胡喬木、田家英的交談中有一共同觀點:1958年由毛澤東自己到前台來直接管經濟,來發號施令,結果碰到了一個大釘子,他自己也覺得應該轉變了。

彭德懷在去廬山的火車上,吃飯極少,保健人員問他為什麼吃這麼少,是不是在車上睡眠不好?他用手向窗外指了指:“看看外邊,這叫人怎麼能吃得下去?”原來遠處站著許多人,衣衫襤褸,蓬首垢麵,手把柵欄,呆望著車廂,顯然都是災民。

雖然情況已經比較緊張。但廬山會議開始時氣氛還是比較輕鬆的。

毛澤東在講話中對陳雲關於經濟工作的一些意見予以肯定。他提出會議要討論的19個問題時說:“過去陳雲同誌提過:先市場,後基建,先安排好市場,再安排基建。黃敬同誌不讚成。現在看來,陳雲同誌的意見是對的。要把衣、食、住、用、行五個字安排好。這是6.5億人安定不安定的問題。”

7月6日上午,朱德在中南組會議上講話,也肯定陳雲對糧食問題的看法。他說:多年以來,陳雲同誌對糧食抓得多麼緊。北戴河一高興起來,是從糧食多了出發的。工業主要是大煉鋼鐵搞亂了。

7月1日晚,毛澤東找周小舟、周惠、李銳談話。毛澤東前不久在湖南視察時,同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等發表過感想:去年計劃搞亂了,“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即指陳雲而言。李銳這時乘機提議,財經工作還是由陳雲掛帥為好。周小舟、周惠也當即附議。毛澤東於是給三人講起了他不久前那句話的典故。他說,“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這是《三國誌·郭嘉傳》上的話。曹操打袁紹,吃了大敗仗,於是想念郭嘉。陳雲當總指揮好,他有短處也有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