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霍去病策馬緊跟其後。
休屠王和相國真是懊悔極了,眼看到手的勝利被突如其來的漢軍衝得雞飛蛋打一場空。他明白不是漢軍的對手,帶著相國和身邊的人馬倉皇逃走。跟隨他的人馬,大約能有上萬。
霍去病馬快,漸漸奔馳到聶一前麵。他顧不上理那些沒命奔逃的匈奴將士,目標盯準休屠王窮追不舍。他當然明白擒賊先擒王的道理,隻要抓住休屠王,有多少部眾也是不戰而降。
休屠王懷抱著祭天金人,不住地給坐騎加鞭,漸漸被霍去病趕了上來。他膽地怯了:“相國,你,給我截住。”
相國不能不聽,他回轉馬頭,揮起手中狼牙棒,照準霍去病當頭便打:“哪裏走,拿命來!”
聶一舉開山斧架住狼牙棒,對霍去病說了一句:“交給我了。”
“好了。”霍去病繼續窮追休屠王不舍。
休屠王急得失聲哀叫:“快,誰來救駕,本王重重封賞。”
此刻“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話不管用了,哪裏還有人理睬休屠王。霍去病一縱馬頭,即到了他的身後。輕舒猿臂,將休屠王擒過馬來。然後狠狠摔在塵埃,吩咐隨從兵士:“綁了。”
休屠王被捆綁的當兒,仍在緊緊護住胸口。霍去病見狀,下馬到他胸前一掏,祭天金人落到了手中:“命都難保了,這金人還不肯交出呢!”
聶一策馬過來,將相國的人頭擲於地:“霍將軍,休屠部已是徹底解決,我們當乘勝追擊,不能放過渾邪王。”
“有理。”霍去病跨上戰馬,向渾邪王逃去的方向疾馳。
聶一緊跟在後,大隊漢軍騎兵滾滾向前。
渾邪王情知漢軍必然窮追不舍,為了逃命,他將家眷和輜重車輛悉數拋棄,挑選精騎五千,還有心腹部族王、王子、新任相國達魯等,集中在身邊,決心遠遁他鄉,以圖東山再起。霍去病帶兵追了一日,路上隻見匈奴的潰卒東奔西竄,抓了幾個散兵問詢,皆說渾邪王還在前麵。霍去病對眾將士言道:“匈奴為患邊疆數十年,今日難得這大好時機,決不能讓渾邪王溜走,我們報效國家的時候到了。從現在起全軍每夜隻睡兩個時辰,務要追上渾邪王。”
聶一深為讚同:“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建功立業,機不可失,便幾日幾夜不睡又何妨?”
於是,漢軍加快了追擊速度。
四天之後,漢軍追到了焉支山下,仍未發現渾邪王的蹤影。霍去病連續查問了幾個散兵,都言不知渾邪王的去向,隻有一人言道,一天前看見有數千精銳人馬向西去了。霍去病當機立斷,全軍夜不宿營,日不離鞍,馬不停蹄,不追上渾邪王誓不罷休。
經過兩天急行軍,鐵騎直趨一千裏,漢軍追到了皋蘭山下,終將渾邪王所部咬住並包圍。渾邪王雖然還有四萬人馬,但身邊隻有數千,況軍無鬥誌,在兩個部族王、一個王子被殺,特別是達魯被斬於馬下後,誰還肯為他賣命。他明白反抗也是徒勞無益,隻得束手就擒。
至此,為亂漢國北部邊境百十年的匈奴禍患,在漢武帝雄才大略的謀劃下,在將士們英勇戰鬥的打擊下,終於得以解除。漢武帝將渾邪部的四萬降卒,分別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五郡,史稱“五屬國”。同時漢武帝還在河西地區設置了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遷徙大量內地貧民前去開發,使得河西走廊開始走向繁榮。
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早春的風沙將長安城刮得一片昏黃,渾濁的空宇,飄撒下漫天黃沙,打在行人的臉上,一陣麻辣辣的疼痛。皇宮大內全都緊閉上門窗,借以躲避風沙的侵襲。由於沒有日光,五柞宮內也顯得光線昏暗,但武帝依然伏案凝視,許久許久都不曾挪動一下身體。太監總管楊得意輕輕移步湊過來,伸過頭向案上望去:楠木案上是一幅大漢疆域圖,他的手指在疆域圖的下邊不住地圈圈點點。楊得意不敢打攪,他掌過一盞紗燈,放在書案左側。
光明為武帝臉上帶來了笑意,他扭轉頭來,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著楊得意:“這麼一大片錦繡江山,怎能讓它遊離於我大漢之外。”
楊得意有些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隻得隨聲附和:“那是,那是。”
漢武帝此刻明白過來,也覺得頗有些好笑:“那是什麼呀?朕和你說的是何意,你明白嗎?”
楊得意現出尷尬:“奴婢不知。”
武帝沒有責怪之意:“你呀,在朕麵前從來沒有自己的立場。”
“奴才就應該惟聖命是聽。”
“這樣也對。”武帝又問,“這有一兩個時辰了,可有重要事情稟報。”
“奴才見萬歲深思未敢打擾,南越國趙太後派來一名使者,言說有緊急要事求見。”
武帝雙眼一亮,自己正在為南越、東越這些南方屬國思慮,就有使者到來:“傳旨,即刻召見。”
南越國的使者是殿前都尉,是南越王趙興的叔父趙日,也就是趙太後的小叔子。參拜畢,趙日奏道:“萬歲,臣奉太後和南越王之命,特來請求內屬。”
武帝心中一喜,所謂內屬就是取消屬國藩號,而將其領地劃歸漢國改郡。這當然是武帝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他還不敢輕信:“怎麼,南越王和趙太後當真不願自己稱王了?”
“萬歲有所不知,我國的丞相呂嘉野心日漸膨脹,網羅了一批朝臣和武將,意欲取南越王而代之。南越王終朝每日提防,已是心力交瘁,說不準何時就有殺身之禍,故情願歸附,以求平安。”
“原來是這樣。”武帝想這真是天賜良機,“趙大人,但不知可帶來太後或南越王的親筆信函,或者是請求內屬的國書?”
“萬歲,那呂嘉甚為奸詐,為防他搜身,不敢留文字於身,以免走漏消息。”趙日言道,“我們的意思是,請萬歲派一使者前往南越,與南越王、趙太後共同商定切實可行的內附細節,確認萬無一失後再奏請萬歲實施。”
“此言卻也有理。”武帝又問,“那呂嘉如此陰險狡猾,你來長安,他不會生疑嗎?”
“臣是前來押送貢品,這是每年一次的慣例。”
“那麼朕派使前往,當以何為口實?”
“理由還不多的是,萬歲隨便編上一個即可。”趙日想了想,“就以回贈禮物為由。”
“是個好主意。”
“但是,萬歲一定要挑選個精明強幹的人為使,也好能隨時做出決斷,緊急時有權力和智慧應變。”
武帝略加思索:“有了,朕命驃騎將軍聶一前往。”
聶一自打剿滅匈奴立下大功,深得武帝賞識。更兼在平定東越之亂中再建殊勳,故得以官拜驃騎將軍。在行將啟程赴南越出使之際,武帝在便殿中召見,麵授機宜。
“聶將軍,此行幹係重大,你可要好自為之,不可辜負朕的一番苦心。”武帝兩眼射出逼人的光芒,令人不寒而栗。
聶一已是成熟老練的將才:“末將耿耿丹心,定將不辱使命。”
“你說說看,朕之目的何在?”
聶一將自己心中所想說了出來,他自忖說中了漢武帝的心思,認為漢武帝的野心絕不僅僅在此,他要把南越等地全部納入大漢版圖。漢武帝也很欣賞聶一的聰明,點點頭告訴他隻是猜對了一半。漢武帝繼續說道:“據朕所知,呂嘉同東越的國王餘善,兩個人交往甚是親密過,兩個人勾勾搭搭,背地裏不知道在密謀什麼。你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密切注意他們之間的動向,一定要掌握確鑿的證據。”
聶一歎服於漢武帝的深謀遠慮,更為自己能夠有如此一代明君而感到驕傲,心底裏暗暗發誓,即便身死也要為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