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書記,以前安書記常說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門,也就是說要盡到責任。衝白河鄉在安書記走了這半年來,我們並沒有犯過什麼錯,反而是各方麵的進展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這種情況,省委省政府視察組來了,我們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我建議就不麻煩安書記了。”張發庭是教師出身,有些東西比秦應全看得更深。
“嗬嗬,還是老張老辣。好的,我們衝白河各方麵的數據都比周邊地區要好,我就不相信省委省政府還會對我們有啥不滿意。”
雖然安嶺已經離開衝白河半年了,哪怕秦應全的級別與安嶺相比相差已經微乎其微了,但衝白河鄉的幹部對安嶺的尊重依然。
安嶺在衝白河的一年,如果真要說貢獻,那就是改變了無數人的思想,進而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譬如安嶺的執政理念,那是站在21世紀的高度檢閱都無比正確的東西,放在84年的環境,絕對是核武器級別的威力。
當曆史進入21世紀後,世界的市場的競爭已趨激烈,普通農民想要發財,幾乎不太可能。去城裏打工雖然能賺到一些生活費,但其付出也讓人觸目驚心,譬如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就是一代又一代農民工的付出的代價。
但在80年代,可以說遍地黃金。這時敢於離開土地的人,不是打工,不是求生,而是有可能小發一筆甚至由此發家致富的。
而安嶺特別關注的弱勢人群的福利,哪怕放在全世界也是值得肯定的做法。
在省委視察組到達之前,衝白河鄉已經到達了兩批人。
一批是西嶺縣委派出的工作組,由縣委副書記、縣長石中玉帶隊,總共有10個人左右,兩輛小車和一輛卡車。卡車裏拉的是當晚省委和地委領導要蓋的被蓋、鋼絲床等物,雖然衝白河鄉政府也準備有相關的物品,但那檔次肯定要低一些。
另一批則是敘州地委行署派來的了,這裏麵的人,由行署副專員、公安處長蔣興戰掛帥。這一批人開了3輛小車,1輛警用大車過來。警用大車上,裝的是名煙名酒以及敘州能買到的各類吃食。
基本上,這兩批人到來之後,衝白河鄉除了書記、鄉長要構思如何彙報工作外,其他人都成了這兩批人的助手,布置會場,布置警戒,布置服務人員及程序等,其中對周邊一公裏的重點人物進行了特別關注,必須保證省委省政府視察組在衝白河期間,不受到任何意外的幹擾。
至於各村的書記村長,早就在各自的碼頭上嚴陣以待,隨時等著上級的召喚。
視察組到達地頭,秦應全組織了至少約800人在停車場歡迎。其中750人,是衝白河鄉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部的學生。
此時,天已近黃昏,秦應全並未看到視察組的兩個大poss為此皺了皺眉頭。這是秦應全在縣上某些人的建議下,搞出的台子。
好在張文廣終歸是敘州升上去的幹部,走到一當地幹部身邊,輕聲說道:“讓衝白河的人把這些師生帶走,站在這裏算什麼?無端勞動別人,這是我黨的風格?”
這話,顯然有些重了。秦應全聽見後,一邊安排師生們撤離,一邊做著深刻的自我檢討。事實上,他仔細加快安嶺在衝白河的執政生涯,也有地區和縣上領導來過衝白河鄉,可不見安書記有任何這種公開拍馬屁的行為。
這事兒,此時還是小範圍內知道,但在晚飯後的座談會上,首先開炮的就是省委副書記李全友。
“剛才下車的時候,我看到近千名學生站在寒風中等我們,我的感覺很不好。我不知這是哪個弄出來的東西,我在這裏也不特別批評,但我希望大家實實在在,本來,我對衝白河鄉是很有興趣的,可看了剛才那一幕,我覺得衝白河鄉有點言過其實。”
“李書記,很對不起。衝白河鄉安排學校師生前來迎接省上和地區領導,是我的主意。在這裏,我向各位領導檢討!”西嶺縣委副書記羅誌林聽到省委副書記李全友要否定衝白河鄉的樣子,嚇得趕忙站出來承認錯誤,確實,那是他授意秦應全安排的。而秦應全與羅誌林的私人關係本來也不錯。沒想到,這事兒弄巧成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