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撲朔迷離的官場(2 / 3)

“什麼問題?請說。”周本強反問道。當然,這也是為官的基本素質,作為一縣之長,到哪個單位,其彙報的最後,都會有要錢啊,要人啊,要地啊之類的困難。

“縣糧食局在兩個月之前,給縣府辦送了一個報告,名字叫《關於開發敘縣糧食局沿江土地發展我縣經濟的報告》,這個報告,地區商業局從他們的角度也給敘州行署打了一份報告,我們兩家單位準備合作引進外資開始我們兩局沿江存量國有土地,發展敘縣經濟。

但是,這個報告打到縣府辦後,竟然了無音訊,前幾天,分管副縣長楊友忠同誌把我找去問話,我也說了這個《報告》的事兒,但楊友忠同誌說,他根本就沒看到我們打的報告。這事兒,不知羲甫主任是否應該給我們糧食局一個說法?”

“還有這回事?”縣長與縣府辦主任都懵了。因為對於下麵局裏的報告問題,要麼批複同意,要麼不同意,或要麼其他意見,總之報告上來後是有著落的。可是,這個報告,縣府管家和縣長兩人都沒看到呢。

“錢萌萌同誌,你給周縣長和王主任彙報一下情況吧。”安嶺道。

“周縣長、王主任,這個報告我們是10月6日上午交到縣府辦收文室的,這是我們交文件時,收文室給我們的回複;前幾天,安局長去楊文忠副縣長處彙報工作時,安局長提起這事兒,楊副縣長表示沒看到報告後,我又去縣府辦查看了相關辦文程序,發現報告到了縣府辦副主任林右安處就消聲匿跡了!

本來,我們是想直接去找林右安同誌核實情況,但這不省委省政府視察組來敘州了,所以我們便決定把這事兒放一放,等省委視察組離開後再來調查這件事。”

應該說,安嶺與錢萌萌對這件事所透露的情況,已經足夠多了,如果周本強是一個敏感的人,應該立即去找林右安查證這件事,並立即采取補救措施。原因不為其他,隻因為這事兒是安嶺的事兒。

曆史的經驗已經證明,遇到安嶺的事兒,會有小事兒麼?再何況,是涉及到“招商引資”的大事。

“羲甫同誌,你下來後問一問林右安,這事兒到底怎麼回事?兩個月一份文件都傳不出去?”周本強想了想,對這事兒做出了安排。

但周本強終歸是一個普通人,主要是年輕時運氣極好,入了張文廣同誌的法眼,成了張文廣同誌的秘書,一步登了天。

也因為如此,哪怕安嶺把刀都遞到了他的麵前,他都拿不起來,這又哪能怪得了安嶺同誌呢。

“是的,縣長,我下來就辦這事兒。”王羲甫雖然覺得這事兒很重要,但又涉及到自己的助手林右安,所以他內心決定是先問問,提醒一下林右安,盡快把這份報告走上程序。

但問題是,安嶺會如此放過這種故意卡人整人特別卡到自己名下的幹部麼?見周本強與王羲甫兩人並沒有對這事引起重視,安嶺自然也轉移了話題:“下麵,請周縣長對糧食局工作提出意義與批評。”

不啥批評啊,如果要批評,看來得批評縣府辦了,可那能批評麼,畢竟是自己手下的人啊。

所以周本強在這個環節,也隻能哼哼哈哈幾句,然後話題一轉,“羲甫同誌,平時你與糧食局聯係更多一些,你說兩句。”到了此時,周本強已經完全忘了他到糧食局的目的:征求安嶺同誌對於如何做好迎接省委省政府視察組工作的意見。

這是周本強此次百分百的任務與目的,甚至與安嶺的套近乎都可以排在這件事情之後。可惜了,周本強同誌!

周本強也不是笨得不可救藥之人,當安嶺留他一行在糧食局吃了晚飯後再回去後,他果斷地拒絕了。

此時正是關鍵時刻,也叫多事之秋,省委省政府視察組來到敘州,自己作為一個首善之地的縣長,竟然敢跑到下屬單位去吃飯喝酒,這事兒隻要一說出來,就充滿著某個別樣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