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與陳榮華務務虛(2 / 2)

真理標準講了,一切從實際出發,這很正確!但這個實際,卻是人各不同,領導有領導眼中的實際,群眾有群眾眼中的實際,青山縣的實際與天西省的實際各有不同,那又從哪家的實際出發?”

安嶺這樣講,就深了。哪怕陳榮華是十幾年前的大學生,而且幹了半輩子的革命工作,卻根本回答不了安嶺的問題。不要說回答,甚至就是跟上安嶺的思維都很困難。

“所以,我們判斷一個政策好與壞的標準,就是看是否符合群眾的利益和需要。當然,這個群眾也是個複雜的問題,但一個政策或措施,請相關領域的專家把脈提意見,卻是必須的;請相關行業的專家及領導包括群眾代表座談討論提意見,也是必須的必要的。做到了這兩步,我們的政策或措施,就有可能少犯一些錯誤。”

“或許,有人說這樣做不是投降主義麼,這是向群眾投降啊!這種說法,是極端錯誤的,因為他把我們D同群眾對立起來了,我們講,群眾要聽D的話,這是對的,但另一方麵,D是否也應該傾聽群眾的呼聲呢,聽聽群眾真實的需要呢?我們D的宗旨是什麼,陳書記沒忘記吧?”

安嶺的話,至此為止了。陳榮華如果理解不了,不知道如何去做,那陳榮華的造化也僅止於此。

但陳榮華,不愧是真誠地向安嶺學習之人,當即抱拳拱手道:“安嶺啊,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這輩子,馬列真的白學了!”

見陳榮華態度還可以,安嶺也真誠道:“陳書記,其實理論也好,實踐也好,道理想通了也是簡單的。譬如這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隻要研透了這五個字,就知道我們該怎樣做了。

既然我們是為人民服務,那就必須熱愛人民,尊重人民,傾聽人民,滿足人民,服務人民,以人民為第一目的和最終目的,而不能有其他。

最重要的,這人民,既指民眾整體,也指民眾部分,更指民眾家庭與民眾個人,如果我們的一項政策,不能給民眾家庭或個人帶來實惠,反而還損害著他們的利益,我們談何為人民服務啊?”

安嶺如此說,其實是想扭轉後世的一種混蛋邏輯。那就是幾乎所有的機關,都在提為人民服務,但就是不為個人服務,他們說個人不代表人民。

“譬如鳳棲建築公司,為什麼是一個好的舉措,就是因為他有利於當下的國家,有利於鳳棲鄉和青山縣這個集體,更有利於鳳棲鄉境內的諸多民眾家庭,方方麵麵都能從中得利,這種得利,並不是消極的名義上的得利,而是積極的現實的利益。

譬如有一種理論,我把你家門板拆了去堵了河堤,河沒決堤而挽救了你家,所以你損失一塊門板是應該的,為了集體就應該有犧牲。

這種說法,是強盜邏輯,過去打土豪分田地,打的是土豪是階級敵人,還可以理解;可有門板這家民眾,是階級敵人麼?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給予有門板的這個家庭合理的賠償,不能讓其蒙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