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青年教父(1 / 2)

1981年春節期間,安嶺讓安妮安排,把父母接到香港與兩個妹妹團聚,兩個妹妹見到父母時,立即抱頭痛哭。

父親以為兩個妹妹受到了欺負,結果卻是兩個妹妹見到父母太過激動所致。

兩個家夥現在還在接受家教單獨,暫時沒進入香港的正規學校,估計再過半年,兩人的語言關就差不多了。

與父母同時去香港的,還有師父楊海通過部隊上的老領導,找到的幾名越戰後退伍的偵察兵。這幾名退伍兵,屬於安嶺的私人保鏢,目前主要保護安嶺兩個妹妹的安全。

楊海的日子,與夢境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切都是因為安嶺。當有關部門知道安嶺有一個師父名叫楊海時,很快便查到了楊海的資料,同時將楊海的退伍津貼提高了兩個檔次,並提出要安排楊海的工作。

但楊海拒絕了,他覺得他在縣建築隊幹得很不錯。

不過楊海也由此同以前的老領導重新建立起了聯係。而當安嶺提出要幾名高手保持在香港的兩個妹妹時,楊海二話不說就給部隊老領導直接打電話。

安嶺其實有所不知,哪怕他有夢境的經驗加持,好像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有一點他或許是沒注意到或許是忽略了,那就是秘密部門對他的關注。

安嶺雖然知道秘密部門掌握了他在海外的動向,但卻不知道秘密部門對他本人也特別關照。所以安嶺幾乎所有的動作,都在上麵的“觀察”之中。

好在上麵也隻是觀察,並沒有進進一步的行動。

安嶺要找幾名退伍兵作為家人的保鏢,這豈不是正中有關部門的下懷?雖然不至於派出專業人員潛到安嶺身邊,但臨時挑選兩人進行政治及業務培訓,另外再支付一份工資,也不算是什麼大事。

但這樣也有個好處,那就是安嶺想要做個什麼事情,上麵很容易就會給予支持。

譬如,安嶺在大二開始擔任的天西師大學生會主席及校團委副書記職務後,在大學裏組織的“青年讀書會”(宗旨:為華夏崛起而讀書)、“青年寫作會”(宗旨:包括應用寫作在內的日常寫作)、“青年誌願者協會”(宗旨:慈善與公益)等,不但在天西的大學裏開展得有聲有色,而且還迅速地傳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在大三的後半期,安嶺想到夢境後期關於人生的一些討論頗有意思,譬如有人講到,人的差別其實不體現在專業上、學識上,而是體現在業餘時間上。有的人業餘時間獻給了呼朋喚友、吃喝玩樂,而有的人則獻給了業務鑽研或興趣愛好,而慢慢的,二者的差距就顯現出來,後者人生成就愈來愈高,而前者,往往止步於踏出學校時的水平。

對此,安嶺覺得有話要說,免得讓一代一代的人才泯然於華夏人特有的“自由”中。

什麼叫華夏人特有的“自由”?其實就是指華夏人的“無自我節製與自我約束”。譬如,學校有老師布置課文、學業,大多數人都會去學,因為有人“管”,但這些人一旦離開學校,但從此不再沾書本,所謂華夏人“不愛讀書”也與這個有關。華夏人在工作中,有人管時,做得很好或較好,但無人管時,卻放任自流,成了無政府主義。也就是說,華夏人如果不是被逼急了的話,天生的自由散慢,無組織無紀律無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