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此之前,周瑜還要繼續做文章,憋一憋這位老同學。周瑜不斷勸蔣幹喝酒,喝到酣暢處又故意借著“酒勁”,帶著蔣幹在軍營中四處轉悠,炫耀自己兵精糧足。轉完了,又回到帳中喝酒。蔣幹被周瑜整得五迷三道,直到天將放亮,周瑜才帶著他抵足而眠。
周瑜一上榻,還不肯安耽,連連嘔吐,弄得榻上一片狼藉。蔣幹苦不堪言,好容易等到周瑜睡去,卻又不得不聽他鼾聲如雷。
周瑜就是要攪得蔣幹無法睡著。蔣幹已經身心俱疲,卻無處安眠,又擔心回去後沒法交差,蔣幹的這一份煎熬實在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的。同窗數載,周瑜肯定知道這位老同學有亂翻人家東西的癖好。果然,蔣幹在周瑜內帳的案幾上胡亂翻動。這一翻不要緊,“稻草”就露出來了。
這根“稻草”就是周瑜偽造的蔡瑁、張允寫來的信。蔣幹打開一看,如獲至寶,知道自己這一趟沒有白來。蔡瑁、張允在信中說了自己等人被逼投降曹操的無奈,現已將曹操大軍賺入水寨之中,隻等時機便給,就要取曹操的腦袋。
一個人在疲憊不堪的時候,判斷力會比精力充沛時大大下降。蔣幹深信不疑,偷偷藏好這一封密信,趁著周瑜沉睡未起,連忙喚了小童仆人,渡江回到了曹營。
蔣幹像吸了大麻一樣,興奮異常,上了岸後,連蹦帶跳去見曹操。
曹操見他滿臉喜色,連忙問道:“先生幹事如何?”
蔣幹立即抑製住興奮,故意裝作不開心的樣子,說:“周瑜心如鐵石,不能用言辭說動他。”
曹操的臉當即沉了下來,怒道:“你當初怎麼說的?現在事又不成,白白被東吳恥笑!”
蔣幹又換上了嬉皮笑臉,說:“我雖然沒能說動周瑜,但卻給丞相打聽到了一件大事。請丞相屏退左右。”當下,蔣幹將密信呈給曹操。
曹操看了,勃然大怒,說:“這兩個賊子,竟敢如此無禮!”立即命人將蔡瑁、張允叫來。
曹操心裏很難藏住事,怒氣很明顯就流露在臉上。蔡張二人本來見他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加上上次初戰不利,心裏更是忐忑不安。
曹操努力讓自己平靜一點發問:“什麼時候能夠進兵啊?”其實兵才練了兩三天。蔡張心想,丞相你也太著急了,但也隻能據實回答:“操練尚未成熟,還不敢輕進。”
曹操大喝一聲,道:“等到兵練得純熟了,我的腦袋就獻給周瑜了!”
曹操是想故意在蔡張猝不及防的時候揭破他們的秘密,來察看他們的反應。但由於信息的不對稱,蔡張以為這是曹操的氣話,兩個人懼怕曹操的雷霆之威,嚇得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曹操一看二人慌亂無措,更加確信密信非虛!
殺,還是不殺?
曹操這次毫不猶豫,立即喝令將這兩個人推出斬首!
曹操為什麼會這麼快就做出殺人的決定?
首先,他對這兩人印象極差。他早就對荀攸說過,等事成之後,立即就會將他們殺掉。其次,這是一種叫做“錯覺相關”的心理機製在起作用。人們喜歡在不同事物間找到聯係。比如,有個人偶然看到一隻疾奔的兔子在樹樁上撞死了,就天天等在樹樁旁邊,等待下一隻撞死的兔子。這個人就是把偶然事件當成必然的因果關係。而曹操則是將初戰告負與這封密信所言聯係起來了。蔡張對自己不滿,這是可想而知的。荊州一直與東吳交戰不休,相持不下,不分伯仲,士兵怎麼可能久未經陣?所以,初戰失利是蔡張有意為之。隻有失利了,才能提出建造水寨、操練軍士的建議。這樣,就可以拖延時間,等待行刺的時機。而蔡張的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不敢分辯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樣的推理下,蔡張的性命當然就保不住了。
但是,曹操畢竟不是昏庸之人,很快就醒悟過來,自己中計了。但他治軍甚嚴,刀斧手執行命令雷厲風行,蔡張的人頭很快就獻了上來。眾人見了,不禁大驚,急問其故。荀攸心裏也有點犯迷糊:“不是說事成之後再殺的嗎,怎麼提前了?”
曹操哪裏是個肯認錯的人呢?他誤殺了呂伯奢,不但沒認錯,還用一句“千古絕句”為自己辯護。關羽不辭而別,他也不遺餘力為他的行為辯護,將其包裝成忠義的代表。所以,曹操一本正經地說:“這兩個人怠慢軍法,拖延進兵,所以我殺了他們。”
眾人無語,曹操指定毛玠、於禁為水軍都督,替代這兩個人的職位。
心理感悟:自我辯護是心靈競技場上的常勝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