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還是不殺?
這個對曹操有救命之恩、追隨之義卻又由愛生恨、反目成仇的陳宮已經被擒,送到了曹操麵前。陳宮的追隨曾經點燃了曹操最初的雄心,而他的背棄也深深地傷害了曹操的心靈。曹操早就打定主意,要狠狠地報複陳宮。
但是,當陳宮真的被五花大綁押送到他的麵前時,曹操的內心卻有了微妙的變化。這是每個勝利者都會出現的那種優勢心理。
曹操已經不想殺陳宮了。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陳宮拜伏於地,痛哭流涕,承認自己當年背棄而走的行為是極其愚蠢的短視之舉。今天願意誠心認錯,請曹操寬宏大量,原宥他的過失,日後肝腦塗地,效忠報答。
這樣,曹操才能最大限度地修複被陳宮傷害的自尊,並獲得最大限度的快感。當然,曹操一定會寬宏大量地放過陳宮,並委以重任。這也是他可以用來昭示天下,為自己臉上貼金的光輝之舉。
所以,曹操沒有忙於喝斥指責,而是意存悠閑地和陳宮打起了招呼。曹操像拉家常一樣問道:“公台別來無恙乎?”你離開我後,日子過得怎麼樣啊?看上去好像不怎麼樣嘛。這也表明了曹操性格中還是存在著近乎孩子氣的成分,並不善於嚴密控製自己的情緒。如果他真的或者說真的能偽裝出寬宏大量,他應該一見陳宮,就立即親自給他鬆綁,奉迎至上座,以最高禮遇來對待陳宮。如果曹操這樣做了,陳宮反而該不知所措了。
性格孤傲的陳宮怎麼會聽不出曹操話中的揶揄之意?被擒之後,他早已打定主意要一死了之,決不能容忍自己再受曹操的侮辱。
所以,陳宮根本不與曹操周旋,而是毫不客氣地切入正題:“你心術不正,我才棄你而去。”
曹操嗬嗬笑道:“我心術不正,你怎麼就去輔佐呂布呢?”在世人的心目中,曹操目前還是一個敢於行刺董卓、匡扶漢室的英雄,而真正的刺董英雄——呂布反而是一個見利忘義的弑父小人。曹操的言下之意是呂布的心術人品還不如我呢。
陳宮反駁說:“呂布雖然有勇無謀,但不像你是個奸雄。”陳宮的意思是,呂布盡管是小人,但他也是光明正大將小人行徑昭示於天下。而你這個奸詐之徒,明麵上頂著盛名,暗中卻是個不仁不義之人。
曹操知道這個話題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如果把陳宮逼急了,當年那段濫殺呂伯奢全家的不堪經曆就會被他當眾揭開了。其實,曹操沒有想到,就是打死陳宮,陳宮也不會當眾重提那段經曆的。因為他生性高傲,自視甚高,但卻莫名其妙地受了曹操的蠱惑,不但私自將他放走,而且以身相隨,更為不堪的是助紂為虐,幫著曹操一起殺呂伯奢的家人。這個極其嚴重、卻又無法挽回的錯誤一直糾結在陳宮的心中,讓他不敢去回憶麵對。
他始終不能相信,英明睿智如自己,怎麼會犯下如此盲目而荒唐的錯誤?既然往事不能再提,曹操就換了個話題,但此時曹操的情緒在陳宮話語的刺激下,又起了變化,所以他不再想要陳宮屈服,而是進一步諷刺挖苦。曹操說:“你老是認為自己智謀無敵,今天怎麼會被我擒住呢?”
陳宮還是不服輸,說:“那是呂布沒聽我良言,如果他聽了我的話,今天被抓住的還不一定是誰呢?”
曹操見陳宮並沒有表現出戰敗被擒的沮喪和失落,就想用“死”來恐嚇陳宮。曹操說:“那麼今天你打算怎麼辦呢?”
陳宮懷了必死之心,歎了口氣說:“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我死了也沒什麼怨言。”
一個人已經到了死都不怕的地步,你還能拿他怎麼辦呢?但是,一個人自己不怕死,並不代表著他不怕別人死,尤其是這個別人是他所關心愛護的人時。
曹操明白這個道理,冷冷地說:“你要想死也就算了,那麼你的老母親怎麼辦呢?”
這句話把陳宮嚇出了一身冷汗。他自己是個視死如歸的硬漢,死就死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如果連累自己的老母親被殺,就真的是大不孝了。
戰敗不降者連累家人被殺,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陳宮無法應對曹操的這句話或這應對不當,他老母親的性命必然難保。
陳宮內心十分緊張,卻鎮靜自若地說:“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不傷害別人的雙親。我老母親的生死存亡,哪裏需要我考慮呢,一切都取決於明公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