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用“大貪”化解煩惱(1 / 2)

當身體生病時,人就會煩惱。身體痛,就是因為對身體生貪而舍不得。所以,身體開始出現狀況時,貪欲會慢慢增長而舍不得身體,這時候所增長的是對自身執著的人我執。而不生病的時候放不下什麼?別人對自己講一些不好聽的語言,不管用詞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隻要逆耳,大概都不願意接受。聽到逆耳的言語就產生嗔恨心,認為對方既然講不好聽的語言,那我就對他講更難聽的話,以牙還牙。像這樣,是在助長煩惱,這就是因人我執的存在而讓煩惱無限擴張。

如果把這種貪執用於正麵就會產生正麵的作用。比如生病時,慈悲自己的身體,但更慈悲別人的身體,想著無論別人現在處於任何情緒,包括憂愁、悲傷、痛苦、沮喪、煩惱等等,我都用同理心培養感同身受的感覺,這樣的感情一直培養以後,自己就不會在別人生病時麻木沒感覺。當兒女生病時,父母會有著比割下自己的肉還要痛苦的感受,這是培養感情而來的。這也是佛法裏講的自他交換。

這種愛延伸到六道其他眾生之後,就是大貪。如寂天大師所說,這是目前非常需要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將貪念用於讓自己解脫的大悲心上,而是用在產生負麵的煩惱上。產生煩惱的貪是什麼?孩子的學習不好,讓我跟著產生痛苦;別人對孩子的看法,讓我產生痛苦;孩子長大後工作的狀況,也會讓我產生痛苦。這種把孩子據為己有的財富,叫法我執。像這種據為己有的想法是煩惱愈來愈多的原因。我們把它當成是自己的東西,欲望已經延伸到它上麵去了。這就是西藏高僧巴珠仁波切講的:“擁有多少財富,就有多大的痛苦;有多少執著,煩惱痛苦就有多大。”

人不可能擁有一切的,尤其心靈的自在,能擁有的又有幾人?有人誇獎、讚美自己的時候,我們會感到非常舒暢,當下的包容心也特別大,博愛到好像可以照顧全世界一樣。但如果有人講自己負麵話語的時候,自己的包容心就會愈來愈小。心本身沒有大小的界限。

在一般人的認知裏,學問高、能力強、財富多是快樂的來源,實際上卻不一定是這樣。人世間的財富、學問、能力、稱譽、金錢、權力等,全部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時,他會快樂嗎?不會。財富多的人反而痛苦大,因為他不知道怎麼處理。也許擁有聰明才智就能擁有很多權力和財富,但要把權力和財富變成快樂的源頭,沒有智慧是絕對做不到的,甚至反而變成痛苦的來源。很多人擁有財富以後,天天擔心被偷、被搶,而親朋好友因為權力、財富、名利而彼此仇視的也比比皆是。反觀貧窮落後者,家庭和睦相處的也很多。

人有嗔恨煩惱時,首先會表現在肢體和言語上,比如怒目相向、傷害別人、惡口傷人。雖然讚美他人是最不需要本錢就可累積福德資糧的一種方式,也可以得到別人對自己的關愛,但我們卻吝於真心真意讚美他人,反而在別人做好事的時候百般挑剔、挑撥是非。實際上,這種心態是源自另一種煩惱——嫉妒心,因而對別人所擁有的一切覺得不甘願。其實如果能讚歎隨喜,別人會和我們一同分享。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智慧的人願意把學問、能力、財富和別人分享。如果不經常去讚美、隨喜別人,而想方設法欺騙,別人當然就會隨時隨刻提防你,不願和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