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智囊全集下(6)(3 / 3)

(評注:多少難題目,到此公手,便是一篇絕好文字。)

“譯文”

明朝嘉靖年間,景王朱載圳離京師赴封地德安,他乘坐的舟船渡過淮河,船隊從彭城到達寶應,沿途千裏到處都張羅著給他們提供各種費用。整個船隊中僅各種大船就達一萬餘艘,錦團花簇,華麗無比,所到之處,兵衛夾途,連拉船的纖繩都是以錦製成,而拉纖者更達五萬人以上。為讓他們通行,沿淮河兩岸各要擴清道路五丈寬,沿途所遇民房則一律拆除。

在範?所轄的地段上,凡遇臨江民房,他都讓在民房相近的江邊上放一隻破廢的船隻,上麵加板並覆黃土,這樣看上去就和平地一樣,民房故此不用折毀,百姓得到了安寧。

當時,沿途各郡都在大肆征調丁夫,以侯景王,呼召甚急。範?卻一點兒也不做此等準備,漕撫為此事大為憂慮,叫來範?相問。範?開玩笑他說:"有明公您在,還有何憂慮呢?"漕撫不高興他說:"你這是想把罪名推卸給我。我隻是一個老頭子,能濟保事?"範?說:"不是我敢這樣做。實際上隻要仰仗明公,那些丁夫是很容易聚集來的。"漕撫愕然道:"為什麼?"範?說:"現在景王的船隊已經出發,運糧的船隊必不敢進入河道。他們一日接一日地空坐等候,耗費錢糧,必很為難。現在我們可以讓他們以旗甲守船,其餘每船用十人為夫。他們得到雇金,來服役必定喜歡,隻要按次數發給他們一張紙牌為憑證就行了。"漕撫問:"如還不夠怎麼辦?"範?說:"現在鳳陽來應差的有數萬人,他們是一塊兒來到這淮河中下遊地方的,服役完畢後必還要順淮河河道而返。如果我們乘歸途之便,出錢雇傭他們,不會不樂意應役的,這樣就可有數倍於應準備的人數了。"漕撫大喜稱服。範?又說:"然而這樣做是不會有用處為。"漕撫又一次愕然而起,問:"因為什麼?"範?說:"現今黃河上流的水都已經蓄了起來,用以接濟景王的船隊。等到船隊進入黃河,則各閘一齊泄開,其勢如高屋建瓴,怎麼能用得上眾多的人夫呢?"漕撫說:"固然如此,他們能夠輕易自去嗎?"範?說:"到時再計議吧,您不必憂慮。"漕撫感歎他說:"你真有心計,我比不上你呀。"

開始的時候,光祿寺要求沿途郡縣給景王準備的膳食,都是珍異的食品,每頓都值數千兩白銀。範?拿著《大明會典》到撫院爭執,說:"王舟所過州縣,僅隻供應雞鵝柴炭,這部《大明會典》就是明證。而且光祿寺院要我們準備萬方玉食以操辦此事,我們這窮州僻縣,拿什麼按照你們的要求應奉啊?"撫按同意了,並為此事到禮部商議。之後,部分地更改了他們的請求,令他們隻管按每頓飯,王二十兩、妃十兩的價值準備膳食,僅此,就省去了供費達巨萬計。

等景王的船隊到了他們的界段,範?又派人拿著成錠的金子逆河而上,送給景王身邊的人員,並對他們說:"我們這裏水勢凶猛,難以停泊,希望你們小心、留意。"於是,景王船隊在此地段都是整日行走,船在水麵上漂流疾如激箭。雖然停泊了三次,但供費僅隻一千三百兩,等船隊到了儀真地界,一夜就使其花費了五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