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製程工藝
這個參數在日常中我們用多少nm(納米)來評價。數字越小,性能越強,65nm製程工藝就不如45nm製程的。製程工藝的nm是指IC內電路與電路之間的距離。更小的製程就會有更低的功耗和散熱。也就是說可以在同樣麵積的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體,處理器的性能就越高。
芯片的工藝製程和架構通常是同時發展的,一般有更新架構的處理器,就會應用更先進的工藝製程。通常我們可以認為工藝製程越先進,CPU性能越強。目前TD芯片采用主流的40nm工藝,而在2012年12月5日,中國移動與諾基亞共同發布的Lumia 920T,采用了高通Snapdragon S4處理器,製程工藝已達到28nm。而14nm(或12nm)製程工藝將是下一代CPU的發展目標。
3.GPU的兩個評價參數
在評價手機芯片的GPU如何強勁時,往往會提到一些參數,最常見的就是多邊形生成能力和像素渲染能力。
多邊形生成能力:在手機上,每一幅界麵(包括遊戲、係統界麵),都是無數個大小不一的多邊形互相拚接、遮蓋而成的。多邊形生成速度的快慢,決定了GPU對圖形處理的速度。每秒鍾生成的多邊形越多,表明GPU的性能越高。
像素渲染能力:手機的屏幕是一個一個像素構成的,像素渲染的作用,就是決定每個像素是什麼顏色,它的位置在哪裏,具有什麼圖形屬性等。沒有像素渲染過的圖,就是一行行枯燥的顏色及屬性代碼,無法被我們看到。像素填充率直接影響遊戲中的光影特效,像素填充越高,遊戲畫質越好。
要注意的是,不同公司的GPU,他們的這些理論參數,並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因為,各個GPU的供應商,他們給出這些理論數據的測試方式,可能不太一樣。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GPU可能給出的理論參數比較高,但實際表現卻很一般。
相關參數還包括:GPU的頻率,同一個GPU,性能隨頻率線性提升,比如exynos4210的mali400mp4是267MHz,exynos4212是400MHz,exynos4412是440MHz。iPhone 3GS的sgx535是100MHz,iPhone 4的sgx535是200MHz;CPU,CPU對GPU的多邊形和像素有定位作用,CPU越快,就越不會成為GPU多邊形和像素生成速度的障礙;其他還包括,是有直接的顯存還是與RAM通用,內存控製器是否直接建在GPU上(蘋果A4、A5、A5x),係統給GPU的帶寬,GPU的二級緩存大小等。
4.CPU和GPU的常規搭配
蘋果的CPU配Imagination SGX GPU。
高通的Snapdragon CPU配自家Adreno GPU。
TI的OMAP CPU配Imagination SGX GPU。
nVIDIA的Tegra CPU配自家ULP Geforce GPU。
三星的Exynos CPU配ARM研發的Mali GPU。
MTK的CPU配Imagination SGX GPU。
國內的華為海思K3V2配Vivante的GC係列G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