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章 蒙古金國浴血鏖戰(1 / 2)

蒙古軍隊到了陣地前,並沒有發射一箭,就快速撤退而去,哈達也下達命令集合軍隊停止交戰。各位將領都請求追擊蒙古軍隊,哈達回答說:“北方的軍隊沒有交戰就撤退了,一定懷有詭詐的計謀,我軍如果追擊上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謀。”哈達對敵人的判斷非常明確,但是相比之下還是差了一著。

哈達就勒住馬頭,率軍向南返回,返回到一裏多路程的時候,忽然發覺煙塵遮天蔽日,呼喊震蕩山穀,經久不息。哈達連忙尋找到一座小山,登上山岡向遠處了望,隻見蒙古大軍騎兵和步兵間雜在一起,分作三個隊形,正在快速衝殺過來。

哈達看了歎息了一聲,說:“敵軍繞到我軍的背後,偷偷地來襲擊我們,真是無法預測,防不勝防,我看到他們的軍隊整齊,紀律嚴明,戰鬥力非常強大,一定不可輕敵。”急忙奔跑下山,指揮軍隊對敵作戰,想從敵軍的側麵道路上逃走躲避,沒想到蒙古大軍已經到來,無法逃避,隻好與蒙古大軍接戰。

兩支軍隊下立即混戰廝殺起來,在作戰時,蒙古大軍稍微撤退,豐阿拉就帶領部隊追了上去,哪裏知道蒙古大軍又勒回戰馬,向金國軍隊衝殺了過來,先後發起十次,先後進行了十次決戰,金國軍隊幾乎被蒙古大軍消滅幹淨,多虧豐阿拉的部將富察鼎珠,奮力攔截和衝殺,蒙古大軍無法抵擋,才開始逐漸撤退。

哈達這時沿著小山紮下了營寨,對豐阿拉說:“北方的蒙古軍隊號稱三萬多人,軍隊的輜重占十分之一,現在兩軍相持了兩、三天之久,如果乘他撤退的機會,我們出兵給予痛擊,不必擔心不會取勝。”

豐阿拉說:“現在渡江的路線已經斷絕,黃河也沒有結冰,敵軍深入我軍的防衛重地,已經沒有歸路,我們可以等待他們自行敗退,何必用我軍去追擊他們。”豐阿拉已經被過去的戰鬥驚嚇,心裏驚慌,因此心懷膽怯,不敢作戰。

第二天,蒙古軍隊忽然消失了,不見蹤影。巡邏的騎兵報告說,蒙古軍隊已經到別的地方去了,哈達和豐阿拉就想返回鄧州。正在他們向前行進的時候,忽然從道路旁邊衝出了敵軍,竟然把金朝軍隊衝散成了兩截。哈達和豐阿拉連忙布置軍隊接戰,等到把敵軍殺退的時候,後麵的軍隊輜重,已經全部消失,不見了。

哈達頓足捶胸,非常後悔,豐阿拉卻和哈達相反,談笑自若,心不在焉,和哈達一道進入鄧州,收集部下的殘兵敗將,謊稱說交戰大捷。相比之下,豐阿拉顯得非常奸猾。金國朝廷裏的大小官員,都向皇帝上報表彰,共同慶賀戰爭的勝利。

金國的民間堡和城防實施,這時全部歸還給分散的鄉村和社區負責防衛,他們滿心希望戰爭從此停息下來,不再發生戰亂,雞犬不驚,享受到長期的和平生活。

哪裏知道拖雷率領的軍隊還停留在那裏,窩闊台汗已經從河清縣白坡鎮渡過河,繼續進軍到鄭州駐紮了下來,派遣速不台進攻汴城。城裏的軍士和民眾,根本沒有想到北方的蒙古大軍突然到來,頓時萬分驚恐,金朝皇帝也非常驚慌,連忙命令翰林學士趙秉文,起草文告,悔改自己的過失,把當年改為施赦元年。

文告的大體意思,說得聲情並茂,淒婉動人,人們聽了都感動得流下淚水來。但是沒有雄厚的國力和強大的軍隊,隻有一篇徒有虛名的文告,在大敵入侵的困難之時,也無濟於事。

金國當時守衛京城的各路軍隊,總數還不到四萬人,城牆的周圍就有一百二十多裏長,根本無法全部防守,隻得立即命令哈達和豐阿拉率軍,返回京城,增援汴城。

哈達和豐阿拉兩支軍隊撤退時,拖雷立即用三千鐵騎,緊緊追隨在金軍後麵。金軍一邊撤退,一邊對敵作戰,抵抗追擊的蒙古騎兵,拖雷跟隨在金國軍隊後麵,金國軍隊反擊的時候,蒙古軍隊就撤退,敵軍撤退時,他又率軍前去襲擊,弄得金朝軍隊惶恐不安,無法休息,一邊作戰,一邊撤退,非常疲勞。

到了黃榆店的時候,下起大雨和暴雪,軍隊無法前來,不能繼續進軍。蒙古軍將領速不台,已經派出軍隊阻止金朝的增援部隊,因此哈達和豐阿拉的兩支軍隊,前後被蒙古大軍隔斷,首尾不能照應。

這時剛好遇到雪後天晴,金國軍隊又得到汴京危急的消息,不得不帶領軍隊繼續行軍。在行軍的途中遇到大樹堵塞了道路,命令無數的士兵想盡千方百計,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道路疏通。

金國軍隊到了三峰山時,蒙古大軍已經有兩支部隊彙集在這裏,四周被團團圍困。兩國軍隊在這裏相持了好幾天,蒙古大軍知道金國軍隊已經困疲憊不堪,故意放開了一個缺口,讓他們奔逃而去。

金國軍隊果然中了蒙古大軍的計謀,剛剛逃出重圍,就被蒙古大軍從兩麵夾道襲擊,頓時被打得大敗,金國軍隊潰敗好像山崩地裂,無法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