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處機不肯出山為金、宋做事,但他對於成吉思汗的召見卻欣然應命。這是因為他目睹屹連年戰禍、民不聊生的慘狀。希望借宗教的說教打動成吉思汗,拯救民眾於水火。
正如他在一首詩中所說的那樣:“我之帝所臨河上,欲罷幹戈致太平。”當時的金朝在蒙古的打擊下,已奄奄一息,決無振作的可能,而偏安江南的宋朝也是日薄西山,不過苟待時日而已,隻有方興未艾的蒙古將奪得天下。所以丘處機寄希望於成吉思汗,決心前往一試,傳道布教。
丘處機隨劉仲祿於1220年春到達燕京。他原以為成吉思汗隻在桓州、撫州以北,這進才知道成吉思汗在不知幾千裏的遙遠西方。當時丘處機已經七十三歲,他擔心自己經受不了長途跋涉之苦,便提出在燕京等待成吉思汗歸來。劉仲祿不敢自作主張。
丘處機寫了《陳情表》,說自己年事已高,形容枯槁,恐怕沒有到達西域就會死去,要求成吉思汗答應他的請求。劉仲祿派官員曷刺帶著《陳情表》去請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不允,自撒麻耳幹第二次下詔書敦請,要丘址機效法達摩祖師東行、老子西行的故事.務必前來。
丘處機無奈,早好勉力踏上西行的道路。一路上說不盡的顛簸艱辛,於1222年春抵達撒麻耳幹,四月來到欣都山腳下的成吉思汗大營。
成吉思汗十分喜悅,滿懷希望地召見丘處機。見麵後寒喧數語,他便迫不及待地向丘處機問道:“真人遠來,有什麼長生不老的藥送給我嗎?”
丘處嘰回答說:“我隻有保健防病的方法,並沒有長生之藥。”成吉思汗聽下大失所望。但他畢竟是一代君汗,對丘處機的誠實不欺還是給予了稱讚,並且下令以後要稱丘處機為神仙。
此後他又三次召風丘處機論道。丘處機極力向成吉思汗宣傳道教“好生惡殺,清心寡欲”的主張,企圖改變蒙古貴族一味嗜殺的作法,成吉思汗聽完他的說教,表示:“我恭敬地聽了您的懇切教誨。您所說的內容,都是很難做到的事情,但是我怎敢不遵從它的仙命呢,我要勤懇地去做!”接著又命近臣用蒙古文和漢文兩種文字,記錄下他和丘處機的談話內容。
成吉思汗還應丘處機的請求,下令免征華北地區道士的賦稅差役,當然道士們同時也要為成吉思汗誦經祝壽。自此以後,道教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諸方道侶雲集,勝過往昔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