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橫掃歐亞名城陷落(1 / 2)

由成吉思汗和拖雷率領的蒙古軍主力,第四路軍在1220年秋末從訛篤剌乘冰渡過錫爾河,向不花剌進發。他們首先抵達錫爾河左岸的咱兒訥黑城,遺址在今天的卡拉庫爾湖附近。

城民們看見蒙古騎士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人馬堵塞四野,不禁驚恐萬狀,嚇得趕緊躲進城堡,緊閉城門。

他們按兵不動,不敢表示對抗,成吉思汗便按照他的一貫作法,派答史蠻,波斯語間是“學者”的意思,伊斯蘭尹教士的稱號,哈隻卜入城招降。

哈隻卜同居民宣布蒙古軍已經到來,告誡他們應當放下武器,避免一場可怖的災禍.一些主張抵抗的人起意要殺死他,這時他大聲地說道:“我是什麼人?是一個穆斯林,而且是一個穆斯林的兒子。我奉成吉思汗之命來當使者,要把你門從毀滅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前來的正是成吉思汗本人,戰事迫在眉睫。如果你們有絲毫反抗,頃刻之間你們的城池將被夷為平地,原野將變成血海。如果你們聽從我的勸告,恭順地聽從成吉思汗的指令,那麼你們的生命財產可以得到保全!”

咱兒訥黑的貴族和百姓聽到哈隻卜的語氣誠摯的話,明白他們應當明智地聽從他的忠言,而且他們也知道,“阻擋他的通行並不能阻止洪水奔流,靠他們腿的力量,也不能減輕和止息地動山搖。”於是他門聽從了哈隻卜的勸告,選樣了和平。他們按照哈隻卜的建議,派城中的首腦人物攜帶禮物去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接見了他們,免他們死罪。接著下令讓城民全部到郊外去,毀掉城牆,征發青壯年隨軍充當哈沙兒隊,其餘的聽任回城。田幹這座城的居民沒有遭到殺害,所以人們為之起名為忽都魯八裏,意為‘幸福之城”。

當地有個突厥蠻人很熟悉這一帶的道小徑,成吉思汗便命他為向導,隨先鋒塔亦兒把阿禿兒為蒙古軍主力開道,他帶領蒙古軍沿著人跡罕至的一條道路進至訥兒城,這條路從此被稱為“汗之路”。

塔亦兒把阿禿兒率部接近訥兒城,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努臘塔,途經幾座園林,為了迷惑敵人,他讓士兵伐木為梯,然後在馬隊前邊舉著梯子緩慢地行進。訥兒城的守望者誤認為他們是商旅,直到蒙古軍來到城下,他們才驚慌地關上了城門。

塔亦兒把阿禿兒派遣使者入城,告訴居民成吉思汗已經駕臨,勸他們投降,然而居民的情緒是矛盾的。他們之中有人不相信成吉思汗親自來臨,同時也害怕算端摩訶末,因而主張抵抗,也有人畏懼屠殺之禍,主張納款投降,還有人主張不采取任何行動,經過使者多次往返勸告,這些不知如何是好的居民最後與蒙古軍達成了協議。

訥兒城民進獻糧草,表示臣服,蒙古軍不進入城市。塔亦兒把阿禿兒接受了他們的獻禮,然後又繼續行軍。

隨後速不合率領的蒙古軍也來到訥兒城,他遵照成吉思汗的命令,讓城民交出城池,僅攜帶必要的生活用品,以及從事農耕所不可少的牛羊等到郊外去,原封不動地留下他們的房舍和財產。速不合的蒙古軍入城搶掠,將一切可以拿走的東西席卷而去。

最後是成吉思汗親率大軍來到。訥兒城的居民前去迎接,進獻各種禮品。成吉思汗對他們優禮相待,並問道:“算端在訥兒城征收多少賦稅?”人們回答:“一千五百底納兒。”

成吉思汗遂下令:“你們可將這筆數目的現款繳來,此外不再向你們額外征收。”訥兒人盡力搜集金錢,其中一半來自婦女的耳飾,如數交給成吉思汗。

就這樣,訥兒城的居民忍受了經濟上的巨大損失,前後應付了三支蒙古軍隊,從而免受了被屠殺和奴役之辱。

成吉思汗的大軍從訥兒城繼續向不花剌挺進,1220年陰曆三月來到這座城下。不花剌是河中地區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伊斯蘭教文化十分發達。在那正東方城鎮中,它是伊斯蘭的圓屋頂,那些地方的和平城。它的四方有博士和律師的燦爛光輝作裝飾,它的周圍有高深學識的珍寶作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