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王有齡這張庇護網,糧食的購辦與轉運,地方團練與軍火費用,地方厘捐絲業,各方麵的錢都流入胡雪岩所辦的錢莊。他深諳官場勢力對自己巨大的保護作用,因此繼續幫助那些有希望、有前途的官員,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另外,他也懂得遷就時局,不斷尋找新的保護人,以求自身的更大發展。後來他瞄上了左宗棠,樂此不疲地幫助左宗棠籌款購物。不僅是為了賺更多的錢,更是為了在朝廷中找到一棵安身立命的大樹,有了左宗棠這樣一個大後台,有了朝廷賞戴的紅頂帽,賞穿的黃馬褂,天下人莫不把胡雪岩視為天下第一等的商人,莫不把胡雪岩的阜康招牌視為第一等的金字招牌。於是胡雪岩敢放心第一次吸存上百萬的巨款,並牛氣十足地與洋人抗衡。
“官商勾結”是人們普遍覺得恐怖的一件事情,既然恐怖,就說明其力量之強大。二十幾歲的時候找棵官場大樹來依靠,有了依靠才能更穩定的發展。
學會炒作,造勢就是在造錢
一家企業過於窮酸寒磣,顧客會不由得懷疑其實力。由此可知,“錢”和“勢”是相生相長的兩個環節。二者得其一就會很容易得全部。
2000年7月,國內幾大著名網站的首頁上紛紛登出一條頗具轟動性的新聞:
中國溫州某企業向白宮發出邀請,開價200萬美元邀請克林頓總統在卸任後擔任該公司的“形象大使”。
而美國主流媒體也迅速轉發了這一新聞。畢竟,大選在即,政治炮彈十分稀缺。這裏提及的“某企業”正是剛剛組建的以西服為主導產品的溫州法派服飾有限公司。幾乎所有的同行都認為這“純屬炒作”,是一個“國際玩笑”。此後,沉寂了大半年,人們差不多已經淡忘這個“玩笑”。法派公司意外地接到了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裏的電子郵件,明確表示已是自由身的夫君克林頓願意認真考慮“法派”的邀請,並期待與公司方麵就此事進一步洽談麵議。
事實上,無論最後克林頓是否同意做“法派”的代言人,“法派”的威望都會提升。因為人們會想:敢請克林頓做“形象大使”,這家企業實力一定不一般。
與此相關的“勢”還包括形象、影響力等,毋庸置疑,若企業或企業家的形象具有影響力,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潛在消費者。
《逆風飛揚:微軟、IBM和我》一書的出版,使吳士宏這位女企業家征服了無數的中國人,10萬冊書瞬間銷售一空。“吳士宏”三個字已成為網上的熱門關鍵字。
吳士宏因為一本書,成了公眾人物。她的書將自己的形象推向了全國,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形象傳播力與影響力。請她出馬的邀請絡繹不絕,到最後她經過多方麵比較,選擇了TCL集團。有專業人士說:吳士宏現在即使什麼也不幹,憑她的形象影響力也足以成為巨富。
吳士宏為自己造出的強勁勢頭,使眾多大型集團把注意力集中在她的身上,而這些大型集團聘請吳士宏,也是借吳士宏之勢為自己做廣告。
“勢”自然不能完全代表內在的實力,但是若造不出“勢”來,則一定不具實力——這就是生意場上的“錢”、“勢”邏輯。
二十幾歲,要懂得賺錢的十一種武器
學做發掘領地的獅子
獅子習慣於圈地,看到一塊沒有被其他獅子發現的土地,先撒幾泡尿表明土地所有權,然後在領地內狩獵。男人應該像獅子一樣,積極發掘新的領地,努力創造財富,把創造的財富打理好,別讓資產流失,這樣才能享受財富帶來的美好生活。
很多年輕人總認為理財是中年人或有錢人的事,自己到了老年再理財也不遲。其實,理財致富,與金錢的多少關係很小,卻與時間長短的關係很大。人到了中年麵臨退休,手中有點閑錢,才想到要為自己退休後的經濟來源做準備,此時卻為時已晚。原因是時間不夠長,無法讓小錢變大錢。十年的時間無法使小錢變大錢,可見理財隻經過十年的時間是不夠的,非得有更長的時間,才能有顯著的效果。既然知道投資理財致富,需要投資高報酬率的資產,並經過漫長的時間作用,那麼我們應該知道,除了要具備充實投資知識與技能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有及時的理財行動。理財活動越早開始越好,並應培養持之以恒、長期堅持的耐心。
巴菲特1996年被美國《財富雜誌》評定為美國第二大富豪,是公認的股票投資之神。他到目前為止已擁有數百億美元的資產,大都是從股市上賺來的。
他11歲時開始投資股票,他把自己和姐姐的一點兒小錢都投入股市。剛開始,一直賠錢,姐姐一直罵他,可他堅持要放三四年才會賺錢,結果姐姐把股票賣掉了,而他繼續持有,最後事實驗證了他的想法。巴菲特十幾歲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在那一段日子裏,跟他年齡相仿的年輕人隻會遊玩或是閱讀一些休閑的書籍,但他卻大啃金融學的書籍,最終使得他在股票市場上得心應手、如魚得水,錢也越賺越多。1954年,他集資並投資創辦顧問公司。該公司資產增值30倍以上後。他解散公司,退還合夥人的錢,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資上。
巴菲特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財富,與他多年堅強的投資是分不開的。
年輕人朝氣蓬勃,具有旺盛的鬥誌。商場如戰場,具有極強的挑戰性和冒險性,年輕人應該是這一戰場上的生力軍。
在西方,18歲的年輕人已開始自立,獨立養活自己,不再伸手向父母要錢。他們從年輕時就逐步理財,到中年時已是市場主要的競爭對象。而在中國,絕大部分年輕人仍然依賴父母,到中年時才開始學習理財,那時由於家庭、孩子的影響,精力實在有限。隨著年齡的增長,又麵臨退休,一些人手中有點錢又想為自己退休後經濟來源做準備,根本無力再進行較大規模投資,最後隻能碌碌無為。
年輕就是財富,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複利公式得出這樣的結論。假如年輕時有1萬元創業基金,10年後,1萬元可變成200萬元;而年老時的1萬元,10年後隻能成長為6萬元甚至倒貼虧空。
年輕是理財最重要的本錢。猶太巨子常對大學在校生說:“年輕人,你的名字是財富!”因為時間就是金錢,年輕就是財富。所以,年輕時應致力於開源節流,並開始投資理財,因為年輕時省下的錢對年老時的財富貢獻極大。
但時下年輕人所流行的觀念是:在年輕時盡情享樂,待年長之後再開始投資理財。這是錯誤的理財觀。多數年輕人總認為現在離退休還早,手頭資金不多,根本用不著考慮投資理財,也常因此錯失理財的良機。
事實上,等到年老之後,手中有些資金再開始理財,已來不及。正確的觀念是:投資理財是年輕人的工作,而老年後的工作是如何善用財富。
如果你已了解時間在理財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投資理財越早越好。現實社會中,因年輕時注重享受而導致年老時貧窮的例子數不勝數。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學習猶太人的理財觀,即投資理財越早越好。
學做分散風險的兔子
兔子是弱者,為了生存,通常要在覓食區域內挖多個洞穴,這樣萬一遇到敵人,可以就近藏到一個洞穴裏,從而確保自身安全,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狡兔三窟”。
理財過程中,可以學學兔子,多選擇幾個投資渠道,比如追求穩健可以選擇儲蓄、國債和人民幣理財,追求收益可以投資房產、信托和開放式基金,並且要根據形勢及時調整和選擇更好的“洞穴”,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化解風險,提高理財收益。
《福布斯》雜誌2007年3月公布的全球富豪榜上,比爾·蓋茨以560億美元的身價,連續第十三年位居全球首富。比爾·蓋茨和妻子梅琳達1994年創建了基金會,致力於慈善事業。該基金會目前是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但蓋茨絕不是簡單的“散財童子”,他更是一個理財高手。1994年他成立基金會的同時,將自己的非微軟股票資產約50億美元注入卡斯凱德投資公司,專門替自己理財。蓋茨曾表示,他擁有的非微軟股票資產不會超過其總資產的10%。因此,他希望分散化投資。
蓋茨當時對卡斯凱德公司的要求很簡單:隻要微軟公司保持增長,卡斯凱德的資產也必須保持增長。蓋茨要求卡斯凱德投資公司在一個相當廣的領域進行股票投資,持有那些與高科技無關,但又能提供長期價值的公司股票。
作為卡斯凱德的投資操盤手,拉爾森已將蓋茨非微軟股票資產的70%投入了美國國債和企業債,其中一部分為外國債券。另外有15%的資產投資於私募股權,包括一些收購基金和企業股權投資。拉爾森還將大約5%的資金投入了美國和英國的房地產市場。另有5%的資金投向了兩家對衝基金,其餘5%的資金則用於一些短期投資。
卡斯凱德的投資組合目前已經涵蓋了包括能源、鐵路、通訊、酒店等行業。截至2006年9月,卡斯凱德投資公司的股票投資回報率為17%,超過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6%的平均收益水平。
拉爾森稱,他定期與比爾·蓋茨通過電子郵件談論選股等投資事宜,通常最終也是由蓋茨本人決定投資目標。
2007年5月15日,卡斯凱德投資公司向美國證交會(SEC)提交的13F信息披露文件稱,截至2008年3月31日,該公司持有在紐約證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的11隻股票,總市值近37億美元。2007年6月30日,該公司公布的股票投資組合市值約34億美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該投資組合市值已經增長8.82%。
學做計算成本的豹子
豹子不僅膽大,而且心細,對一些事情還會“分析”和“思考”。豹子捕獵時,會考慮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它對兔子之類的小動物往往不屑,因為它知道追一隻兔子和追一隻鹿所消耗的熱量成本是相當的,所以在付出同樣成本的情況下,它會選擇物超所值的獵物。人們理財也應這樣,如果投資期限、風險等要素大體相當,應盡量選擇收益高的投資方式。比如國債和儲蓄的風險性相當,但收益卻有一定差距,這時應經過計算分析後,選擇回報高的投資方式。
你清楚自己目前的財產狀況嗎?按照目前的財產狀況,現在是該增加收入還是控製支出?用錢是否有不妥的地方?資產大於負債嗎?應該如何對財產作出調整?
你是否仔細盤點過自己的“家底”了呢?須知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充分了解並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才能在投資時心中有數,將風險控製在最低限度,而使收益達到最大。
一般來說,家庭財產大致可以分為:儲蓄、置產、消費、保險、投資幾個部分。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儲蓄,也就沒辦法操作現金。現代人的生活與銀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買房、水電費和電話費的劃轉、薪水的發放、信用卡及儲蓄卡的使用等,這些都需要通過銀行來完成。而保持一定數量的儲蓄,不但能令自己的錢“活”起來,也使家庭具有抵抗風險的能力。保險與置房不但能分散各種風險,也是確立信用的開始。財務規劃的原則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分散管理自己的財產,並盡量將可能發生的損失降到最低。凡是可以使小錢變大錢的都是投資,投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較高的利潤,與其他理財對象不同,投資的項目繁多、風險較高。
對自己的財產狀況有了大致了解以後,你就知道為了以後的生活,為了增加自己的財產,不能再“月月光”了。而且必須盡早理財,盡早規劃,為自己的未來進行投資。
不論投資者有哪種投資目標,他們都會以自身條件為依據,確定一個具體的投資目標,以便在風險既定的條件下使收益達到最大,或者在收益既定的前提下使風險降至最低。
由於每個人的背景和情況不同,致富的目標和計劃也就不同。但是,無論如何,目標必須是長期的、具體的、遠大的。要有總體目標,也要有分期目標,以便分步實施。製定目標的首要問題是標準有多高,如果指標太高,長遠來看,它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甚至導致最終失敗。應該說計劃設計和目標的確立,都得根據個人的情況而定,越切入個人的實際,其實施的可行性就會越高。
成功的投資計劃一般具有以下幾個共性:
1.最好的投資計劃是簡單的,簡單的計劃容易實施。這對開始投資的新手來說很重要,簡單的計劃比較容易堅持。
2.最好的投資計劃能有針對性地滿足目標,就是說它能充分滿足個人投資的需要。
3.最好的投資計劃是具體的,比如“節省每筆薪水的10%”比“存儲每周能省下來的”更好。
學做最會儲蓄的田鼠
田鼠的智商非常高,秋天它知道要儲備糧食安全過冬。通常情況下,一隻田鼠需要儲備七八斤甚至十多斤糧食,而運送和儲存這麼多糧食,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它們卻非常專注,樂此不疲。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月光族”越來越多,花錢如流水肯定很瀟灑,但到了用錢時捉襟見肘也非常尷尬,所以隻花錢不攢錢的年輕人應學學田鼠提前計劃、積穀防饑的理財思路。
有錢時就開心地花、沒錢時就節約過日子的人生觀,雖然灑脫,卻有些不切實際。也許現在的你,養活自己沒問題,但是五年、十年後;在組成家庭以後,開始為孩子的學費、生活費擔憂的時候;在退休沒收入以後呢?月月光的後果,隻會讓自己對未來的生活感到無助和心慌。
年輕是你擁有的最大本錢,而且現在可以完全自我控製的事情已經不多了,好好地享受一下錢被你征服的快感吧!越早學會理財投資,就比別人在理財的路上越早起跑,也會比別人更早達到各種生活目標、實現自我理想。對很多人來說,花錢是愉悅的享受,存錢反倒是痛苦的懲罰。如果僅僅是因為愛花錢而難於開始存錢的話,你可以把存錢看成是一個遊戲。將存錢視為一個遊戲,一旦你意識到這個遊戲充滿著智慧的挑戰,你會很熱衷的。
小欣二十多歲,單身貴族,自由撰稿人。
俗話說:“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小欣說他這人就是缺少算計,這是對錢不對人的,對人算計那是小人,對錢不算計那就是窮人了。
當初剛剛開始工作時,每月隻有200塊錢的實習工資,夠可憐的,可勉強還夠小欣的生活支出。而現在跳槽到這家公司,拿到月薪四千的時候,一月下來,竟然還是沒有剩餘,這是為什麼呢?小欣苦思冥想,並決定建立“花錢檔案”,先做一個月的記錄再說吧,將每日每項支出都登記造冊。然後開始分析症結所在,看看花錢如流水到底流向了何處。
結果所顯示的問題非常明顯:他每周從北京跑一趟東北看女朋友,特快列車一個來回,這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一件衣服就花了一千多,還是在西單打了五折的;還有與同事泡吧花了六百多;還有買電腦、買隨身聽……
小欣終於明白了,看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掙錢多少,而是欲望決定一切。掙錢少時欲望自然就小,手裏攥的錢多了,消費欲便跟著膨脹。所以,第一要點是扼住欲望的咽喉。而且,事宜早做,馬上施行。
然而想得容易,做著難,畢竟是多年的老毛病了,想改掉就跟煙神酒鬼們戒癮一樣難。所以小欣賬上的虧空還是持續了幾個月,直到他得了一場大病,讓他痛徹心扉地體驗到了沒有應急之需帶來的嚴重後果。俗語雲:“閑裏置下忙裏用。”古話還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原來都是金玉良言。現如今,小欣已基本上養成了算計的習慣,他說,看著賬戶裏的錢月月飛漲,那感覺真好!
下麵教你五大招輕鬆擺脫“月光族”。
1.記賬——反省你用錢習慣的好方法
畢竟,如果你連哪裏可以省著點花都不知道,又從何談起修正用錢習慣呢?
2.想告別月光族一定要能“忍”
勒緊荷包,能摳則摳,先存錢再花錢。投資隻要開始就不嫌遲,隻要訂出計劃,能堅決執行,錢就不會無緣無故溜走。
3.絕不輕言貸款
這裏所謂的貸款不隻是指那種大額度的房貸車貸,包括你的信用卡透支以及現金卡額度,都算在貸款範圍內。
4.從熟悉的基金類別開始下手
如果你喜歡名牌,就買名牌類基金;如果你喜歡高科技產品,就買高科技基金。要讓自己成為自己喜歡的東西的股東,而不隻是它的消費者。
5.選擇一家銀行,透過它做基金投資,而且消費時隻用它的信用卡,存款和支出都在同一間銀行,這樣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財富的盈虧變化。
學做注重穩健的狼
狼算是動物中最冷靜和沉穩的,每次進攻前它都要仔細了解對手,先用對峙來消磨對手的耐力,然後伺機而動。麵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狼會借助集體力量群起而攻之,所以狼在一生的進攻中很少失手。
機會就在你麵前。大多數人看不見這種機會,隻是因為他們忙著尋找金錢和安定,所以,他們得到的也就有限。當看到一個機會時,你就會在一生中不斷發現機會。當找到機會時,你就能避開生活中最大的陷阱,也就不會感到恐懼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當他們麵臨投資良機時,卻退縮了。因為他們的內心充滿恐懼,一開始就害怕災難。出於這種消極情緒,他們決定不投資,或者是把不該賣的賣掉,把不該買的買回,投資行為的發生完全依賴於樂觀的猜測或悲觀的預感。如果他們有一點點投資知識和投資經驗,並且做好準備的話,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在猶太人看來,成功投資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無論市場行情上漲還是下跌,都應該隨時準備獲利。實際上,最好的投資者在市場蕭條時反倒能賺更多的錢。這是因為,行情下跌的速度比上漲的速度快。正如投資高手所言,牛市緩緩來臨,而熊市卻瞬間光顧,如果無法對市場的每一種情況進行把握,你就是在冒險了。
“打先鋒的賺不到錢。”僅二十多歲卻像個老成的生意人的洛克菲勒,一貫堅持著這個信條和策略。在人生的馬拉鬆賽上,讓別人打頭陣,找準機會再迎頭趕上是很明智的,得到冠軍的馬拉鬆選手幾乎都這樣說和做。“不管打先鋒的如何吹牛,絕不可盲目下手。”洛克菲勒做中間商時一直把這句話當座右銘。不久,石油中間商洛克菲勒又用它打開了美孚石油的大門。沉默寡言的洛克菲勒好似一條精力無窮的狼。輸往歐洲的食品和北軍的軍需品猛增,聯邦政府狂印鈔票,導致了惡性通貨膨脹。洛克菲勒同聯邦政府和北軍當局並未打過特別的交道,然而他卻賺了不少錢,並不斷購進貨物。和佛拉格勒一道買進的鹽,如今成了投機市場上的搶手貨,鹽的生意給他帶來了財富,這時公司已發展為附帶經營牧草、苜蓿種子的大公司了。善於把握投資的一個個良好時機,洛克菲因此獨攬了公司的經營大權。
“我們賺了這麼多錢,拿來投資原油吧,怎麼樣?”他跟克拉克商量道。
“想投資暴跌的泰塔斯維原油?你簡直瘋了,約翰。”克拉克不以為然。
“據說尹利鎮到泰塔斯維計劃修築鐵路,一旦完工,我們就能用鐵路經過尹利運到克利夫蘭……”
盡管洛克菲勒磨破了嘴皮,克拉克仍舊是無動於衷。於是洛克菲勒開始單獨行動,他拿出4000美元,和安德魯斯一起發展煉油事業,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他獨家包攬了石油的精煉和銷售,這真是比“卡特爾”還要“卡特爾”的方式!1865年,洛克菲勒的公司共繳納稅金3.18萬美元。克利夫蘭的大小煉油廠共有50多家,洛克菲勒的公司規模最大,它僅雇用了37人,1865年銷售總額卻達120萬美元之巨。